主页 心情日记 其它日记
日记内容页

西藏高歌之丧葬习俗

  • 作者: 龙埂
  • 来源: 古榕树下
  • 发表于2011-08-10
  • 阅读1361

  • 西藏的丧葬习俗比较奇异,充满神秘的色彩;体现藏族人民豁达的生死观:死是另一种生的开始,死即新生;还直观地体现了藏传佛教的教义和藏族对佛教的崇拜及宗教信仰的极端虔诚。
    一、极超脱的天葬:天葬,又称鸟葬或空葬,是藏族的一种古老风俗,也是藏族地区最普遍的葬法。依据西藏古墓遗址推断,天葬可能起源于公元7世纪以后。
    藏人去世后,请喇嘛从早到晚念经,超度死者的灵魂,祈祷灵魂升天。死者的亲戚朋友都要前来家中吊唁。停尸三五天后,选择吉日,举行出殡仪式,亲朋好友都到死者家中为死者送行,一直送到十字路口。家人参加丧葬仪式,但不到天葬台去,由一两个好友前往天葬台监督。尸体由背尸人头也不回地背到天葬台。
    所谓天葬台,就是山野间的一块巨大的石头。巨石的表面磨出一道道三四寸深、一二尺长的浅沟,石台上还有大如锅、小如碗的石臼形状的深坑,那是天葬长期使用而形成的。
    背尸人将死者背上天葬台后,先将尸体放置好,在天葬台附近燃烧起松柏香堆,并在香堆上撒三荤三素的糌粑。顿时山野之间青烟袅袅,飘入云霄。不一会儿,成群结队的秃鹫便迅速从四面八方飞翔而来,纷纷降落在天葬台四周的山岗上,配合天葬师完成将死者肉体和灵魂送上天堂的重任。
    天葬师把尸体背朝着天,折断四肢,在尸体中央和两肩用力撕开皮肤露出肌肉,然后退开,苍鹰铺天盖地而下竞争啄食。天葬台上剩下骷髅时天葬师用石头将骷髅敲成骨酱揉成一团,秃鹫再次铺天盖地而下,食尽散去。至此,天葬仪式结束。
    有两个天葬台是远近驰名的。一个叫多多卡大葬台,是西藏唯一保存头骨的天葬台,其用意是使每一个活着的人看到它们,都会想到自己的归宿,便不由自主地要念一遍“六字真言”。
    另一个叫羌达尼姑寺的天葬台,据说,这个天葬台是建在地狱之王的眼睛上。每当尸体送来,地王慧眼立刻能识别出此人生前善行劣迹,马上决定是送他上天堂还是下地狱,以便减少众多中间环节,使死者少受些罪。
    “菩萨布施,不惜生命”。佛教传入西藏之后,受了如"舍身伺虎"一类佛本生故事思想影响,认为死者灵魂脱离躯壳后,徘徊49天便可升天,尸体已成无用皮囊,何不赐给大地上的生灵,也算是人生最后的一桩善行。
    二、水葬:天葬是将尸体喂"秃鹫",而水葬则是喂鱼,效果是一样的,均可以得到超度。人们用羊毛绳将死者遗体束成弓形,再拴坠石头,投入河中。或用白布裹尸,整尸投入江中。
    三、火葬:活佛、大喇嘛、部落头人或达官贵人死后,实行火葬。仪式也比较隆重,由喇嘛念经超度,用干柴、稣油将尸体烧成灰,然后把骨灰带到高山上顺风拨撒,或撒到江河之中。
    四、极不情愿的土葬:只适用于那些得了麻疯、炭疽、天花等传染病的死者,以及那些强盗、杀人放火犯、被刀砍死者的尸体。意为惩处这些害人的恶类,令其灭根绝种。埋葬时不用棺木,只挖一个洞穴,将尸体放进去,盖上土即成。
    五、树葬:这种习俗仅用于8岁以下的儿童,因为儿童没有成人不允许天葬、水葬。孩子在此期间死后,家人要用竹子编一个竹篓或钉一个木箱,将孩童的尸体放置于其中送到树木之中特定的树葬区域,把竹篓或木箱挂在树枝上,或者放在树叉上。据说这样做法还可以防止下一个孩子夭折。
    六、室内葬:仅仅限用于德高望重的老人。年龄在80岁以上的死亡者。老人去世以后,先用水把身体擦洗干净,再把身体捆扎起来,在死者的五宫中塞满酥油、珠宝。然后将尸体放置于木柜或大罐中,周围塞上青稞壳、河沙或者盐巴,然后用泥巴密封。将尸体装入木柜或大罐之中,放置于室内的一角(据讲有挂在墙上的),是死者家中向客人炫耀的财富和宝,若干年以后,再搬到野外去火化。将骨灰撤入江河或者埋入地下。
    七、石棺葬:石棺葬多采用石板叠成墓室,墓室是长方形的,墓室的四边用石板砌成,墓室的底部不铺石板。把死者和陪葬物品葬于墓室之中,有的石棺葬在地面不留任何标记;有的石棺墓上面加封土包。
    八、极高贵的塔葬:塔葬又叫灵塔葬。是过去藏族地区最高贵的一种葬仪,只有达赖、班禅及大活佛等极少数人才能获得这一殊荣。充分体现藏族人民对佛教的崇拜和宗教信仰的极端虔诚。达赖、班禅及大活佛等圆寂后,先用盐水抹擦遗体,风干以后,再涂上香料等药物,放在灵塔之内(也有将骨灰或遗骸放在灵塔之内的)。灵塔又分金灵塔、银灵塔、铜灵塔、木灵塔和泥灵塔。灵塔的不同。是根据活佛的地位高低而定。达赖、班禅依例是金灵塔。1936年所建十三世达赖的灵塔殿,是西藏最晚的一座塔葬建筑。
    丧葬是什么?不过是生死死生的桥梁,无论喂虫鱼鸟兽,还是金塔铸身,都仅仅是今身变新相,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万相更替而已。生有何乐?死有何惧?生为众生,死为万物;永生!

      本文标题:西藏高歌之丧葬习俗

      本文链接:https://www.enjoybar.com/diary/15384.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古榕树下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