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心情日记 其它日记
日记内容页

人民的纪念

  • 作者: 红棉
  • 来源: 古榕树下
  • 发表于2009-02-03
  • 阅读1001
  • 人民的纪念


      ———《人民的好总理——纪念周恩来百年
    诞辰展览》巡礼


      本报记者马利


      “看望周总理去!”


      “去看望周总理!”


      中国革命博物馆又一次火爆起来。早晨8 点钟一开
    门,就看见参观的人群排起长长的队伍;下午5 时3 0
    分到了闭馆时间,参观的人群还久久眷恋,迟迟不肯离
    去。


      参观《人民的好总理———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展
    览》成了人民群众怀念好总理周恩来的最好场所。


      又见人民好总理


      红柱花窗。“西花厅”的黑色匾额高悬。


      展览设计者颇具匠心的安排,一下子缩短了时空的
    距离,一走近展厅大门,就像到了周总理生前生活和工
    作的地方,亲切、真切、急切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展厅里,3 2 条白色飘带,垂天而降,上边印满盛
    开的簇簇海棠花。这是周总理生前喜爱的花。高尚、清
    香、圣洁,此刻成为一代伟人高洁人格的象征。


      1 1 0 0 平方米的中央大厅,4 5 0 余件典型文物
    ,3 0 0 多幅珍贵照片,概括了周总理波澜壮阔的一生



      展览分为五个部分:立志,为了中华之崛起;奋斗
    ,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奉献,为了祖国的昌盛;最后的
    岁月;永恒的怀念。


      周总理的奋斗足迹,成了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缩
    影,成了新中国从孕育、诞生到发展的历史缩影。今天
    ,人们重温他的丰功伟绩,又一次心潮起伏,难以平静



      一位当年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警卫人员,短短几天
    ,自己买票来参观了3 次。他说:在这里好像又回到了
    总理的身边。


      展览中,突出地体现了总理一切为了人民,时刻想
    着人民,人民热爱总理,永远怀念总理的深厚情感。


      1 9 6 5 年,邢台地震,周总理亲赴灾区,看望灾
    民。为了不使群众受冷,他让大家背风,自己顶风讲话
    。临时改变地点,没有讲台,放上两个给灾区送食品的
    包装木箱,让总理站了上去。


      今天,这个木箱,静静躺在展柜里,成了周总理时
    刻想到人民群众的历史见证!


      一位领导干部站在这里,颇多感触。他说:“人民
    好总理,好在爱人民。我们在领导岗位上的干部,心里
    就得装着人民,始终关心人民疾苦!”


      还有一件没有穿过的白色女衬衣,也成了感人至深
    的纪念。


      当一名年轻女工因为违章行路,被总理的车子刮破
    衣服时,总理立即命令工作人员将这位女工送到医院去
    检查,并且买了一件新衣送给女工。当这位女工得知是
    周总理让送来的衣服时,激动得流下泪来。她怎么也想
    不到一个国家总理会这样关心一个普通工人,会这样平
    等待人。这件衣服,成了永恒的纪念,她珍藏着,又把
    它捐献给了博物馆。2 2 年前的1 月8 日,白花挽幛,
    人们十里长街送走好总理;2 2 年过去,总理的音容笑
    貌总在人们心目中;2 2 年过去,思念却弥久益深!


      展厅里,复原了周总理在西花厅的办公室。透过明
    亮的窗户,人们可以看到里边简朴庄重的陈设,想到总
    理当年为人民操劳的情景!人群安静地挤在窗前,似乎
    期待总理会突然不期而至,又怕弄出一点声息,惊扰了
    总理的安宁!


      一张张留言簿,留下的是一颗颗思念的心:敬爱的
    周总理,我们想念您啊!


      润物细无声


      连日来,北京时雪时雨,空气格外清新湿润。踏着
    春雨来参观的人们,会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句:“好雨
    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展
    厅里,人们在周总理的珍贵图片前,细细观看。最忙碌
    的是一批大、中、小学的学生,更像蜂拥花丛,在笔记
    本上抄写不停。


      邓颖超同志生前赠送给革命博物馆的珍贵历史文物
    ———周恩来在天津南开读中学时写下的5 2 篇作文和
    旅日日记原稿,是第一次向观众展示。红格的纸笺上,
    少年周恩来用毛笔工工整整书写的作文,显示了他的才
    识和胸怀。


      在1 9 1 5 年的一篇作文中,他历数帝国主义列强
    对我中华“瓜分豆剖,蚕食鲸吞”的罪行,立志“弱冠
    请缨,闻鸡起舞”。他那“吾甚望国人勿负是期也”的
    呐喊振聋发聩如有千钧之力!


      年轻的观众,没能有幸见到过周总理。他们拥挤在
    展览第一部分的图片和实物前,重温那些语话,如同亲
    聆亲切教诲。


      “润物细无声”。周总理的志向、胸怀和品德感染
    、教育和鼓舞着年轻的一代。北京二里庄小学三年级学
    生金英杰以无限崇敬的心情留言:“周总理是我心中的
    丰碑,我们永远怀念周爷爷!”北京市第1 0 9 中学的
    敖然同学说:“我也要像周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为把我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大学生高铭写道:“周总理,您伟大灿烂的一生、
    您伟大的人格、不朽的精神魅力激励鼓舞着我们当代大
    学生!”


      伟人虽去,他的精神却如种子,正在青年一代心中
    萌芽生根!


      人民的崇敬和呼唤


      一张张图片,都是历史的记录!


      一件件实物,都成无言的见证!


      展览的柜橱陈放着周总理1 9 6 7 年1 月4 日至1
    0 日的工作日程。那些日子,他常常从下午两点多一直
    工作到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


      一位老人,眼睛湿润地说:周总理,您硬是为了中
    国人民累死的啊!


      勤政、廉政,使周总理成为人民心中的一座高山,
    一泓清泉!


      他穿过的衣物、鞋袜,补了又补;


      那一块国产手表,伴他走完生命途程;


      0 .2 5 元的午餐,0 .0 5 元的汤,他都不白吃
    ,一定要交费开下收据;


      他为远在淮安家乡的婶母治病,寄去医疗费,那一
    封信里,记录下他不让当地政府和医院付费的叮嘱。


      人们的敬仰发自心底。


      革命博物馆的研究员夏传鑫同志是这次展览的主要
    策划和组织者之一。他曾三次参与举办周恩来生平事迹
    展览。


      第一次是在总理去世不久。那时,“四人帮”当道
    ,展览未能与公众见面。


      第二次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每天都有近万人
    来参观,队伍从博物馆门前直排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前
    边。


      这回是第三次,参观的人群依然激情不减。


      夏传鑫说: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周总理是真正的
    人民公仆,他心里只装着人民,人民的心里也就永远装
    着他。


      夏传鑫回忆说:当年周恩来去世时,联合国要降半
    旗,以示志哀。据说,当时也有代表提出异议,怀疑为
    每个国家领导人的去世都降旗志哀是否可行。但是,联
    合国大会在两点上达成共识:一是这个领导人应是为本
    国人民和全人类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二是他身后没有留
    下遗产。这两点,周恩来当之无愧!


      联合国为这个世界失去伟人周恩来,低头默哀,半
    旗垂落。


      面对周总理的廉洁奉公,许多中、高级领导干部参
    观之后,心灵震撼,决心当好人民好公仆。


      北通自拉厂技术部干部董维荣深切地感到在这里参
    观,可以使人“灵魂得到净化”。


      许多观众都在留言簿上发出呼吁,希望每个领导干
    部都向周总理学习,树立清正廉洁的作风,抵制腐败行
    为对党风的侵蚀。


      只有1 1 0 0 平方米的展厅,许多人留连忘返,要
    参观两个多小时。


      副馆长夏燕月心情激动地介绍说:“展览原先只准
    备从2 月1 0 日展到3 月2 0 日。可是,头1 0 天就接
    待了近8 万名观众。预订集体参观的日程表到3 月2 0
    日已安排得满满当当。预订单位仍然络绎不绝。每天零
    售票早早售完,排队的人群依然不愿离开。我们只好将
    展期延长到4 月1 0 日。有许多省市还邀请我们去巡回
    展出。”


      盛况空前。这是人民的纪念!


      人们在这里怀念,在这里学习,在这里思索,在这
    里升华精神,在这里净化灵魂!


      周总理,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人民日报》(1 9 9 8 0 2 2 5 一版)


      本文标题:人民的纪念

      本文链接:https://www.enjoybar.com/diary/7920.html

      • 评论
      3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古榕树下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