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奸雄曹操为何会选择屠城呢?真是为了复仇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虽然陶谦一路打一路退,但是竟然坚持下了。一代奸雄曹操灭不了陶谦,报不了仇,没办法只能屠城立威。告诉别人自己是狠角色,没事别招惹自己。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陶谦能抵抗那么久,那么坚决,也和徐州世家支持分不开。一代奸雄曹操攻打陶谦,并不是一开始就用屠城手段。一代奸雄曹操攻打徐州两次,首次粮尽退兵。第二次围攻郯县,久攻不下。一方面消灭敌方有生力量,另一方面立威,于是选择的屠城。有的人说一代奸雄曹操屠城徐州让徐州人抵抗情绪更加强烈。可是一代奸雄曹操没屠城之前徐州抵抗情绪就已经很强烈了。强烈到一代奸雄曹操打了两次都没打下,围困郯县久攻不下。那么就算屠城以后徐州抵抗情绪更加强烈,又能坏到哪里去呢。另外对宗族的交待。
一代奸雄曹操的班底分为两大块,宗族和外姓将领。外姓将领中的核心五子良将是后来慢慢攒起来的,打徐州的时候只有于禁和乐进两人,而宗族里面的将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这个时候正是一代奸雄曹操班底的中流砥柱。如果一代奸雄曹操对亲生父亲的被杀表现的反应平平,宗族将领会不会寒心?这一代奸雄曹操必须要考虑吧!还有就是执行力。一代奸雄曹操可能不想屠城,但是军事呢?一代奸雄曹操的军事可不是现代军事,足粮足饷,吃得饱穿得暖,待遇超过一般民众,指挥起来如臂指使。攻打徐州的时候,一代奸雄曹操的部队成分杂的很,有良家子、有游侠、有山贼、有黄巾。
成分这么复杂的军事,能统一指挥起来已经不容易了,打仗的时候杀红了眼,乱兵屠城,彩奇网,这种情况下将领去都拦不住。上面有心下达命令,军事的执行力也达不到能听从的水准,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当时的一代奸雄曹操实力还不够,也没有想那么远再加上形势也不好于是做出这种简单粗暴但是见效快的方法打击陶谦的战争潜力。至于后续的恶果一代奸雄曹操只能吞下了。我觉得一代奸雄曹操肯定不是一开始就打算屠城。
而是后面一系列事情导致他不能回头了。以前我在别的问题里看到过那几年有灾害导致粮食减产。为了维持军事必须纵兵劫掠。有些事只有首次和无数次。屠杀的魔盒一开反正名声已经无可挽回索性就贯彻到底。一代奸雄曹操屠的重要是彭城国,那里是西楚霸王楚霸王项羽的首都,并不是大汉的龙兴之地。 且不说东汉的龙兴之地是南阳郡,一代奸雄曹操屠徐州之时还没有挟天子,就是真要扬了西汉的龙兴之地,也应该从他家乡沛县开始。 然而一代奸雄曹操最喜欢重用沛县人了。
东汉时期,汉高祖刘邦的老家丰县、沛县都属于沛王国,谯县也属于沛王国,谯郡是一代奸雄曹操后来设立的,曹丕称帝后谯郡变成了谯王国。东汉的王国和郡是一回事,王国的国相相当于郡守,大小也差不多,一代奸雄曹操就当过济南王国的国相,相当于济南郡郡守。西汉没有陪都,东汉只有长安是陪都,曹魏搞了一个五都制,谯县才成为陪都,沛县没当过陪都。沛郡是西汉的事,东汉是没有沛郡的,准确来说是七国之乱后从楚国拆出来的,西汉初有一个沛侯国,而且自七国之乱后,沛县一直属于豫州刺史部,从来没有划到徐州刺史部那边去。
孙策屠东冶,孙权屠江夏,这都是有记录的。一代奸雄曹操、孙策、孙权都是由自己的基本盘根据地的,屠城都是屠的敌方地盘,用来削弱和震慑敌方,屠城的方式对他们来说合用。但屠城不适合刘备干,不是他仁义爱民,而是刘备一直都是无根浮萍,一直做梦都想要有一块自己的根据地。他拿下任何一块地盘,第一想法都是想做根据地的,自然就不会干屠城这种事了。但是从史料记载的刘备在益州大肆发行大额虚币掠夺百姓,就说明了他也只是一个军阀而已,仁义爱民什么的,那都是政治需要。不需要的时候,盘剥百姓起来,他也是一把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