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技巧的魅力:从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到现代大片
在电影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些独特的技巧不仅经久不衰,反而愈发显现出它们的魅力。其中,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便是这样一种广受欢迎的电影技巧。
美国电影之父格里菲斯在其1915年的作品《党同伐异》中,创新地使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构成了电影史上第一次“最后一分钟营救”,产生了强烈的紧张效果。这种手法至今仍被广泛运用到电影中,用以增强故事的张力和紧张感。
在《勇闯夺命岛》、《空中监狱》、《007量子危机》以及《拯救大兵瑞恩》等经典电影中,都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技巧,使这些大片成为了令人瞩目的经典之作。
格里菲斯的创新不仅限于此。他还将狄更斯小说的叙事手法引入电影,创造了后来被称为“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平行剪辑手法。在1908年的影片《The Fatal Hour》中,他首次运用了这种平行剪辑的手法,以营造出扣人心弦的紧张感。
随后,格里菲斯很快将平行剪辑的技巧扩展到普通的叙事段落中,而不仅仅是最后的高潮部分。他让两条以上的线索平行进行,使电影故事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层次。例如,在1909年的《A Corner in Wheat》中,故事同时在三个地点展开:乡下的麦田、面包店的生意以及股票经纪人的办公室。这三个故事线的人物和情节相互独立,没有交叠,通过对穷人和富人的平行剪辑,我们看到了格里菲斯日后名作《党同伐异》的影子,也看到了这对蒙太奇技术的启发。
从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到现代大片的经典运用,电影技巧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但无疑,格里菲斯的这一技巧依然熠熠生辉,为电影世界增添了更多的魅力和紧张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