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言简义丰,耐人寻味,至今鲜活地存在于大众语言中,但是由于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些成语我们虽然常用,但是组成这个成语的那些词语的意思,你就不一定知道了。
比如,“亡羊补牢”是一个常用成语,但是你真的知道“亡”和“牢”的意思吗?让我们从成语故事说起。
《战国策·楚策》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楚国手下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对他的老大楚襄王说:“君王您现在左边有州侯,右边有夏侯,车后面跟着鄢陵君和寿陵君,这样一味地放纵无度,不管国家政事,咱这郢都肯定将要面临危险了!”
楚襄王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地说:“先生您是不是老糊涂了,你以为我这样就是不祥之兆吗?”庄辛回答说:“臣确实看出您这样做的结果了,并不敢以为是国家的不祥之兆。君王始终宠幸这四个人,楚国是一定要亡国了。臣请求到赵国去避难,留在那里看楚国的变故。”
这样,庄辛就离开楚国到了赵国。没成想他在赵国刚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攻破了楚国许多的地方,而楚襄王则流亡躲避来到了城阳。楚襄王于是派遣骑士到赵国去请庄辛。庄辛说:“好吧。”
于是庄辛就来到了城阳,襄王对庄辛说:“唉,我当初没有听您的话,现在事情已经走到了这一步,该怎么办才好呢?”
庄辛回答说:“俗话说 ‘看见兔子以后再放狗去追,还不算晚,丢了羊再去补羊圈,也还不算迟。’我听说从前商汤、武王只有百里而兴盛,夏桀、商纣拥有天下但却灭亡了啊”。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就是来自于这个故事,是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例如一个学生,学习方法上出了岔子,掉以轻心,陷入了失败的境地,但他并没有气馁,耐心地将整个过程再思考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重新做起,还来得及。
这个成语中的“亡”不是 “死亡”的意思,而是“损失、丢失”的意思。 “牢”是指关牲畜的圈,这里指羊圈。而“牢”作为监狱的意思出现已经是后来的事了。
你是不是错了了呢?
其实,像“亡羊补牢”一样,因古今词义发生变化而导致人误解的成语还是很多的。像“扬汤止沸”“固若金汤”里的“汤”在古文里是“开水”,而现在的“汤”指的是一种饭食。
“远走高飞”“走马观花”里的走也不是“步行”“行走”之意,而是“快跑”的意思。
“身无长物”里的长物如果理解成物品长,那就贻笑大方了,理解成特长,也是望文生义,因为长物是“多余的东西”,所以,“身无长物”的意思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意为“贫穷”。
“屡试不爽”的“爽”是“差错”的意思,而不是“爽快”。
其实,这种古今词义变化引起的理解偏差是大量存在于成语中的,多了解一点,有利于我们语文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