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天,当知道你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孩子,你是幸运的,我们是幸福的!盼望着与你的第一次见面,因为这短暂的一刻,你可知道我们煎熬了多少个日夜?不为其他,只因为你,因为你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每一次和你亲密的接触,虽然只隔着一层薄薄的朦胧,可我们依然能够清楚地听到你的心跳、触摸到你的手脚、感觉到
这一年春节,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回家看望父母。他们会理解我的,可也一定倍感失落。父亲和母亲所需要的,不再是孩子们每天的祝福与问候,他们所期望的,却是能常常看到曾经含辛茹苦养育成人的亲生骨肉。岁月无情啊,和父母相聚的时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加变得珍贵。如今,父亲小时候出生的那栋老宅早已被移为平地,老宅
人一但上了年纪,难免怀旧也难免更加想念不在身边的儿女。我和弟弟每周都要和父母通电话,如果听不到我们的声音,他们一定会很不安。每次回到家中,见到父亲和母亲。尽管他们看上去依然是那么的豁达乐观,依然是那么的谈笑风生。可言语之中却不免会杂带着些许的感慨。朝前看,时间似乎总是过得很慢;可一旦回头,岁月早已不
父亲和母亲所在的国营工厂终于经不住市场经济的一再打击,改制为“国营航空机载设备公司”。尽管名字很好听,可性质仍是国营,依然面临着破产的危险。工厂仅靠国家下拨的生产任务,根本无法养活整个工厂。原本是生产军品的设备,尽管想尽办法去加工一些民用产品,可资源成本高、生产线不配套以及市场销路的不稳定,使得工人
回国后的不久,父亲由工艺处处长升职为五分厂的厂长。又经过了几年的拼搏,终于成为了整个工厂主管后勤的副厂长、高级工程师。母亲依然在入厂工作的那个一号车间里驾驶着天车。母亲的徒弟也早就可以“出师”了,这样母亲便开始和她的徒弟“两班倒”——半天工作半天休息——工资却一分不少也终于可以喘口气了。父亲当上了副
改革的春风渐渐地带来了南方的温暖。父亲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与吃苦实干的精神,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升到了工艺处的处长。父亲虽然还在驾驶天车,可也已经开始带徒弟了。父母终于从“母子间”里搬了出来,日子也比先前有了好转。社会上开始流行起“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句话。工厂里好多工人已经不满足手中那一点点微薄
对于每个增添了新生命的家庭来说,孩子的前途便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这也许是普天之下中国父母的“通病”,无数的父母会在这种病痛中煎熬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更长。可正是这样一种“通病”,却会在孩子们“出人头地”之后,让父母立刻病情痊愈、精神焕发。我的父亲和母亲,也毫无例外地患有这种“通病”。在所有的亲戚
父亲和母亲甜蜜浪漫的生活最终被眼前无数的琐事残酷地拉回到现实。是啊,爱情是不会始终充满激情的,当面对工作压力和诸如吃、穿、用等繁琐家务的时候,人们是无论如何不能整日沉浸在虚无飘渺的精神世界中的。父亲当时每月的工资是四十三块钱,母亲还要比父亲少一块钱。我至今无法衡量父母当时的工资到底是多还是少,我只知
父亲大学毕业了,面临分配的去向,原本是可以顺利回到上海老家的。这样,父亲便又可以见到阔别以久、日夜思念的亲人们了。然而,爷爷成份的问题却又一次让我的父亲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父亲在带有“惩罚”性质的分配上,支边到了东北重工业基地——长春,并被分配到了一家名为“国营航空机械制造厂”、代号为“133”的军
母亲是1951年深秋出生的,母亲的老家,也就是我姥爷的家,座落在长春市郊的一个小村落里,按照现在的讲法,也算是“城乡结合部”吧。姥爷是当时市广播电台的正式员工,是“吃国家饭”的;姥姥没有任何工作,按照中国千百年沿袭下来的传统,在家务农。象姥爷这样的家庭背景,在当时也着实让周围的人们羡慕。可是自从姥姥
1947年的深冬,我的父亲出生在距离上海青浦县还有百余里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曾几次带我回到那片曾经生他养他的土地,去看那幢典型江南风格的二层老宅,去看老宅旁边的那片竹林,去看老宅屋后的那条小河……那里,所记载下的,不仅仅是父亲童年的回忆,更是父亲对家乡故土的深深眷恋。从十六岁开始,父亲便离开这片土地,
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最具震撼力的爱,我想,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爱!经常从报纸上、电视上看到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够继续上学、能够生活的更好,不惜牺牲一切的感人故事。每每看到这类的新闻报道,不禁就会联想到我自己的父母——两位早已年过半百、慈祥而和蔼的老人——他们又何尝不是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成人啊!父母
从外业基地返回学院,便正式开始了我大学生活的倒计时。我一边做着毕业设计,一边又重新读了一遍《平凡的世界》。我并非是在打发时间,而是一想到四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我的内心就有一种莫名的空虚与恐惧,也惟有让自己不停地做些事情,才能在感觉上让时间流逝得再慢一些。毕业设计接近尾声的时候,考研的成绩也出来了。我并
外业,在我大学生活的记忆中,永远是一个欢快的主题。外业,让我把所学的专业理论最终应用于生产实际的同时,充分地感受到了人与大自然协调合作的美;让我在感叹祖国江山壮美的同时,由衷地感受到当代“测绘兵”的骄傲。说到我所学的专业,不禁让我回想起当初入学面试的情形。当负责招生的那个上尉问到我:“报考我们‘测绘
我的大学生活如诗般吟唱到了第三个年头。不论每一个从大学校园里走出来的人如何去形容大学生活,个人的经历却是永不能被旁人的感觉所替代的。大三的我,偶然被民网上一个叫林锐写的《大学十年》深深所打动,于是便热血沸腾地加入了考研的队伍,并不时憧憬起自己的十年大学之梦。然而,正是年少气盛的脾气和思想上的不成熟,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我曾参加过无数次的“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化学竞赛”甚至是“作文竞赛”,也曾获得过校里、区里、市里和省里的各级竞赛奖励,那一张张红彤彤的“获奖证书”,既验证了我刻苦学习的成果,也成为了父母在客人面前炫耀的“资本”。然而,能够获得一项国家级的竞赛奖励,即是我学生时代唯一的梦想
没想到我会在上大学的时候喜欢上她,一个长得并不很出众的江苏女孩儿,而且还是在管理严格的军校校园里。也许是命中注定,我这个专业从我这一届又重新恢复了招收女学员。我和她的认识也许算是一个巧合,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如此执着地并肩走过四年的大学生活,而且在毕业之后仍然共同携手跋涉在人生的道路上。和她的相识
我这个人“脾气好”,可以算是一个优点,所以上学的时候朋友比较多,就算是和我有过矛盾的人,我也从来不计较。在大家的眼里,我也许是个“老好人”。然而,我心里很清楚:“人这一辈子,如果能交下一帮子朋友,那是攒下了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倘若这些朋友中又有得几个“知心肺腑”的至交,那简直就是一种幸运了”。刚刚踏
初识篮球是在初中,痴迷篮球是在高中,而真正领悟篮球则是在军校大学的校园里。小小的篮球萦绕着我无数的情结,校园里每一块篮球场上都曾洒下过我奔跑的汗水和伤口的血水,也永不磨灭地记载下了我大学课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记得上高中那会儿,我所在的高中连续几年都在市高中生篮球比赛中名列三甲,于是学校的篮球热
由于军训期间的出色表现,军训结束后,我被任命为五班的班长。班里一共九个人,除了副班长住在别的宿舍,所有人都和我一个宿舍,那时候一个十几平米的宿舍要住八个人。当上了班长,让我对自己又有了重新的认识。我对自己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还是十分自信的,毕竟从小学到初中我始终都是班里的班长。在大学校园这个最能展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