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两位可敬的义务出诊大夫1982年,我父亲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开始是性情突然改变,从爱说爱笑变得沉默寡言,后来是时时刻刻都在头晕目眩。到医院做了各种各样各样的检查,医生们诊断不一,有的说是颈椎病,有的说是梅尼尔氏综合症,有的说是脑血管硬化。吃了许多药,终不见好。有一次脑血管外科给他作腰椎穿刺检查时,让他不枕枕头平躺在床板上,躺了一会儿头竟然不晕了。虽然没检查出到底是什么病,但既然不晕了,也就出了院
四、乌拉山下的女娃娃大夫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乌拉特草原上,牧民吉尔格勒家里,遭受了一场大喜大悲的冲击和煎熬。那天,吉尔格勒的妻子乌日娜怀胎十月,突然临盆。附近唯一的一位接产婆却去了千里之外呼和浩特的儿子家。全家人心急如焚,束手无策。所幸生产顺利,乌日娜在额吉(婆母)的协助下,生了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儿,全家人欣喜无比。吉尔格勒兴高采烈地在产房门前醒目地挂上弓箭,以示男童降生。铁锅里煮着大块的手扒
三、偷偷出诊的秘密医生除了卫生所的医务人员,我们连还有个很了不起的医生,名叫刘作廷,我们叫他老刘。老刘这时已经五十多岁,原来是北京西城区医院有名的儿科大夫,是位医疗专家。历史上,他曾被国民党军队掳去做军医,刚解放时,有关部门作出过“一般历史问题”的结论。文革开始后,他被造反派揪斗,定性为“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赶出北京,发配到内蒙边疆。那年,老刘分配到我们班,和我们八九个个战士吃一盆饭,睡
二、连队里的“神针”卫生员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是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兵团战士,在我们十七团四连。有一个年年评为先进的卫生所。所里的几位同志都有很强的事业心,工作十分认真负责。当时兵团经济条件差,卫生所的医药时常短缺,他们便经常到野外采药,连队周围方圆几十里的草滩和乌拉山深处,到处留下他们的足迹。卫生所院子里,除了冬天,老有摊开的草药在晾晒。卫生所里有一位中专毕业的卫生员,他叫范国瑞,中西医兼修,尤
前不久,我得了一场重感冒,躺在床上,想到许多许多。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就拿医学来说,医院里的诊断仪器种类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用途越来越广泛,制作越来越精准。红外线扫描、激光手术、CT、B超、核磁共振……人们的健康似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保障。但是当我们得了病走进医院,却发现医疗费用越来越昂贵,假针假药越来越多,收红包榨取患者等不正之风越刮越烈,面孔越来越冷漠,医疗事故越来越
在大同市南郊区,群山翠岭深处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叫老窑沟,因地处偏辟,鲜为人知。然而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老窑沟变成了美丽富饶的世外桃源,吸引了无数热衷于旅游参观的人前往,一年四季络绎不绝。来到老窑沟,游人大开眼界,这里的奇特景观让人陶醉,更令人惊叹。奇观之一是老窑沟的绝佳名胜——红色圣境。这是老窑沟人为了缅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村外南山上修建的一片气势雄伟的古典建筑群。山上城池高耸,殿堂巍峨
八十年代,我在一个集体小厂上班。厂里的产品是用猪羊牛骨熬制成的骨胶,很受广大木匠同志的青睐,但自从市场上出现了使用方便的白乳胶和各种多样的粘合剂,骨胶一下成了滞销货。厂子眼看要倒闭时,厂长动员党员带头走出厂门,将骨胶推向五湖四海,推向全世界。那时我正积极要求入党,头脑一热,连夜写出请战书。出发时,厂长端起一茶缸白酒为我干杯送行,拍着我的肩膀说:“厂里多会儿能开工资就看你的了!”在一个雪霰飞扬的早晨
开通黄钻赵杰民/文在古城大同,有一位街头巷尾人们热议中的人物,他叫王尚明,一位乡村走来的汉子,现任大同新博驾校校长。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发生后,他组织率领的抗震救灾志愿者车队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十四个日日夜夜,不怕疲劳,不畏牺牲,浴血奋战,为灾区和灾区人民作出重大贡献。“七一”前夕,山西省委组织部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成为三晋大地备受人们关注的人物。最近,我们走近他,走进他的人生世界
枫叶正红的季节,一位叫曾乙的青年歌手红遍了云中古城。初见曾乙,她给我的印象是羞涩、腼腆,举手投足透着一股难掩的清纯。看起来有些稚嫩的演员,在舞台上究竟如何?带着几分担心,我步入曾乙独唱音乐会演播大厅。曾乙终于在舞台上的云雾飘渺中出场了。我坐的位置离台口不算远,看得很真切。她在台上一亮相,我就觉出自己的担心有些多余了。我注意到她的眼睛,秀美明眸中放射出两道十分“捉人”的光彩,这种光彩透出胸有成竹,透
[根据离休老干部,原大同市供销社党委书记陈权同志口述撰写]我的家乡灵丘南山村是一个美丽幽静的村庄,距离平型关只有几十里。这一带沟深林密,山势险峻,特别适合打游击战。革命战争年代,南山村是远近驰名的抗敌村。如今,每当我漫步在村外的山路上,眺望漫山遍野的红枫,倾听淙淙流淌的小溪,仿佛又看见当年埋伏在山石
一、流血的石磨那年冬天,快过腊八节的时候,我表姑家发生了一桩怪事。她家有一盘石磨,石磨上片的两只磨眼里平白无故突然现出斑斑血迹,表姑用抹布醮上清水擦干净,结果第二天依然如此,接下来隔三差五就会有同样的情景再现,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在我们村里,只有少数人家有石磨,表姑家是其中的一家。然而石磨经常闲置不用
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第二大节日,它和春节一样,也是一个“团圆”节。一家人无论相隔千里万里,临近节日,总要想办法聚到一起。在我的一生中,已经度过五十多个一家人团聚的中秋佳节。但让我印象最深、感到最美好的一次,却是在河岸上和两个陌生人在一起度过的中秋月夜。那时我是运输公司的大货车司机。这天早上,早晨四点钟
许多年前的一个秋假,我离开偏远的故乡小山村去看望在部队搞防空工程的父亲。原以为那里会是一个繁华热闹的地方,没想到此处比老家更偏僻,四面的大山连绵起伏,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通往山外的公路。那时,部队刚开始安营扎寨,没有房子,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住帐篷睡地铺。夜里帐篷被呜呜作响的山风吹得鼓鼓荡荡,好像随时
我小时候,家里过着稀汤寡水的穷光景。没进腊月就盼过年,好不容易盼到过年,吃一顿白面饺子,一笼白面馍馍,锅里又煮上了粗粮野菜。一不留神,年已经从身边悄悄溜过去了。好在过了年,还能到处走亲戚。亲戚家给吃饺子、豆腐、粉条,有的家里还有猪肉片,临走还要塞给点儿压岁钱。接压岁钱的时候,心里美滋滋的,嘴上一边说
那年,我十二岁,每天下午放学后,背起草筐给生产队的饲养棚割草,为家里挣点儿工分。夏天,地里青草多,割草的孩子们常常是边割草边玩儿。下河湾耍水摸鱼,上树掏鸟窝,在庄稼地里逮蚂蚱。玩一阵,割一阵,玩够了,草筐也满了。秋后,雁群嘎嘎叫着从高高的蓝天上往南飞的时候,庄稼收割了,草也干巴枯黄了。我们不停地挥舞
一、文化的历史足迹那时,我们刚离开女娲母亲的乳香,举起尧舜的火把和棍棒,把《史记》的凌晨照得透亮;那时,我们刚告别山顶洞前的草霜,来到大禹的部落与河堤,在甲骨上刻下劳动时光。于是,我们世代生息在《论语》的故乡啊,祖辈沿习着《礼记》的篇章。头上明月,撒的是中华情感的光芒啊,脚下大地,铺的是五千春秋的文
穿开裆裤,满街乱跑的时候,我最佩服的人,是一个八杆子拨拉不着的亲戚,我叫他石头舅。石头舅木讷、呆板、我从来没见他笑过,哭过,恼过,愁过。这人从不跟人聊天,玩耍,再红火热闹的事,也不闻不问。村头演电影,镇上唱大戏,他都不去看。除了干活,石头舅唯一的爱好是独自到河边沙滩上,拣一种光滑溜圆的鹅卵石子扔着玩
农业学大寨的年月里,我们生产建设兵团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开荒种地“学大寨”。学大寨这件事,上级要求“年年都要有新套套”。那年春天,我们连的“新套套”是在连队围墙外修一个特大特深的积肥坑,命名为红旗积肥坑,简称红旗坑。各班排将以往积的粪堆都归拢到红旗坑里,粪沤好后挖出来,堆成一座小山,随时准备迎接上级检查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对此,我有比较深刻的体会。一、时兴眨眼上小学的时候,我有一位好朋友叫唐超山。他比我高两个年级,我俩也不在一个学校上学,但我经常在星期日找他聊天,我们俩一开聊,他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上侃天文,下侃地理,说历史故事,谈名人掌故,一脸有学问的表情,让我十分佩服。但是他有个毛病,
一、吓死人的“写真实”我上小学四年级那年,写作文时,老师总叫我们写有意义的事情。可是同学们实在想不出哪天的啥事有意义,只好吃柳条拉筐子——肚儿里编。赵小英写的是前几天贫农大爷孙富贵去赶集的路上不小心摔倒了,自己将他扶起来送回了家……老师一看,这也太离谱了!孙富贵瘫在病床上已经快两年了,他还能去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