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追悔过去的时候,人们在不满现实的时候,人们在憧憬未来的时候,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莫过于“如果”了!如果,似乎成了人们口中的朋友!然而,对于那些早已成为,或正在成为历史的过去,使用太多的如果,除了让我们越来越感觉自己做人的失败,越来越沉浸于失悔的泥潭中不能自拔,难道还能有助于让我们冷静客观地分析过去,并从中吸取对我们的现在以及将来有利的教训吗?对于我们不能改变的,或是暂时无法改变的现状,太多
“能爱一个人,应该心存感激。感激能给你这种感情的他,这样的话,当你们分开的时候,你就不会再伤心难过了。”这是韩剧《豪杰春香》里的一句台词。回想起当年的我,也许正是因为心中存有的那份感激,才让我能够那样冷静而理智地面对他们在我眼前,或是心里的来来去去!我生长在一个很特殊的年代,而且我,似乎比我的同龄人更深地受到那些被宣传得象是不食人间烟火,象是天上的神明一样的英雄们的影响,因而我的思维也似乎被他们所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路,无论它们有多么的与众不同,人们在踏上它们之时,大都知道它们将会把自己带向何方。只有人生之路,它不同于世界上的任何一条路,人们只有在即将走完它的时候,才能明确地知道自己走了一条什么样的路,自己曾经拥有过一个怎样的人生。人生是由无数个连续的片断组成的,在每一个片断里面都有可能发生改变人们命运的事件。而在更多的时候是,人们因为对某些事物、甚至是极个别的事物的认知而改变了自己既定的人
关于隔代教养的利弊,我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孩子,尤其是小小孩,是通过眼睛、肢体去观察、去触摸世界的,更是通过言语、思维去理解、去认知社会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言语。自然就需要有人与他们在言语上进行多多的交流。虽然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但是,父母为了支撑一个家要去谋生,为了工作、为了提升,要去深造、要去应酬、要去……经常把自己弄得很累,甚至还要很晚才回家,当然就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孩子。况且,累极的父母也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相亲的二十八周年纪念日!忆当年,也许是性格的缘故吧,加之我生长的那个年代社会众生对男女关系的非正常情绪,使我对异性产生了一种极为矛盾的心态:即想与他们亲切、自然地相处,又怕一不小心就越了雷池一步——尽管我并不清楚什么是雷池!这就象小孩子夜哭时,如果大人用神秘的语气警告他:老虎来了!就算是从没见过老虎的小孩子也会因大人那不同寻常的语气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而立即住声一样!所以,除了儿时的
有一年出差昆明游西山时,山上寺院门前挂的一副对联:“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此句的含义从字面上理解,似乎很容易作出注释,通常佛语的含义不会这么简单,那么更深的含义是什么呢?我悟不透。后来,我接触到另一道佛语:“有心为善不为善,无心为恶不为恶”,也只能从字面去理解。这两道佛语有什么更深的涵义,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也令我时常想起上小学时,常常象和尚念经一样背诵的一段伟人的
窗外,突然传来一记沉重的闷响,象是什么物体从高空落到了地面上。究竟是什么呢?计算机教室里正坐着数十名学子,尽管他们都无一例外、不可避免地听到了那个声音,却没有一个人起身走到窗前探个究竟:他们正被手中的电脑世界深深地、深深地吸引着,以至将自身那近乎于人类本能的好奇心都淡化到了极点!几个小时后,那声曾引发学子们产生0.1秒疑虑的怪响,终于有了答案:原来是一个校友自杀了!死者的身后,留下了一道几米长的血
儿子,今天是中秋节哦,妈妈祝你:节日快乐!儿子,你对自己小学一年级参加少先队的事情,还有印象吗?当你看到那些似乎不如自己的同学却比自己先加入少先队而感到气馁的时候,妈妈这样对你说过:“你觉得那些同学在学习或者遵守纪律方面不如你,而班主任老师是综合了所有的课任老师的意见,是不是应该比你一个人的看法更全面一些呢?”你小学毕业升初中,市教委实行电脑分配,当妈妈告诉你爸妈没有能力替你选校,你只能是电脑分到
陪着一个人慢慢老去,或许是种浪漫;但看着一个人老去,却未必会有这样的情怀!我不知道别的儿女,看到父母那越来越佝偻的背影时,会有怎样的感觉?我只知道我的心里很是难受,为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也为自己对此的无能为力!我不知道别的儿女,看到父母那越来越没有自信的固执时,会有怎样的感觉?我只知道我的心里越来越少有埋怨,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多的体谅父母,或许是为了正在迈向老年的自己?看到越来越力不从心,却仍然希望
“一个人的相貌,四十岁以前,由上帝负责;四十岁以后,由自己负责。”这是很多年以前,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一段话。此后,我总是不忘去找寻它的内涵。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这么多年的体验,我终于有了一点自己的感悟:相貌和心灵相比,人们似乎更注重于相貌而忽视心灵。因为在陌生的人中间,给人第一印象的往往是相貌,而且,相貌还可以让人一见钟情——这可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而心灵的感应,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况且
生活的路,就是这样——没有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走——总是在别人的引导下走出第一步——总是在走了一程之后,才会有所思想,有所认识,有所坚定,或者,有所改变!生活的路,就是这样——无论你曾经走过一段怎样曲折的路,无论你过去是个什么样子,但只要你正在改变,这至少可以说明:你对人生,有了属于你自己的感悟;只要你还能相信“只要有心做,就一定能做好”,这至少能够证明:你过去的经历留给你更多的是正面的积
随着社会上需要别人援助的人越来越多,我似乎越来越不能甄别: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好人”?什么样的事,又称得上是“好事”?昨天,我得知一个正在读大学的晚辈,前不久因为无意中看到了媒体搞的一个活动,被激发出了博爱之心,立即就通过邮局向媒体所染的那个自强不息的女孩捐款2000元钱,在表示还要继续捐助的同时,也呼吁有爱心的同学们行动起来。虽然我为这个晚辈所拥有的那么一颗博爱之心感到心慰,但我却不能赞同他的
儿子:今天是你20岁的生日!妈妈祝贺你——进入你人生的又一个里程!跨入20岁的大门,意味着:你不再是个少年,而真正成长为一个青年!青年与少年的不同,应该是多了一份自主——这份自主,不仅表现在自己的事情均可由自己作出决定!更体现在自己做主的事情自己参与的事情,自己都要能够担当——也就是说,在多了一份自主的同时,也多了一份责任——一份对自己的责任,一份对他人的责任,一份对集体的责任,一份对社会的责任!
2012年10月15日的《环球时报》上登载的了一则题为《梦想的副作用》的小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劳里·沃特斯的卡车司机,他一生的梦想却是在天空翱翔。中学毕业时,因视力差了而没能如愿当上空军。太渴望飞行的劳里,有一天突发奇想,用一罐氦气和45只气象气球和一把藤椅自制一个飞行装置。虽然他飞上了天空,但事情的发展远非他所预料的那样,他被像出了膛的炮弹一般的气球带到了一万多英尺的高空,而不是他起初料想的几百英
有人说,短片《高考天问》中的主持人会因为这段说词,有可能被封杀……实在是有点耸人听闻的嫌疑,因为我实在不明白,这段大实话,有什么可遮掩的!退一万步说,即便主持人说的这段不完全属实,就不能够像老人家曾倡导的那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吗?襟怀坦白,坦诚相待,不是更好吗?这段《高考天问》,主持人说得真可谓是慷慨激昂,特别在结尾的时候还配上了刘欢唱的《从头再来》,更是叫人浮想联翩!记得儿子高考那年,为了
人这一辈子,最最不可能不遇见的人,恐怕就只有老师了!自从共和国1985年重新确立教师节以来,已经过去了二十二个教师节,而我,却从来没有祝愿过自己的老师:“节日快乐!”,想想,真是有点大逆不道……虽然,在我的眼中,老师,永远是那么的令人尊敬!然而,在我的内心深处,却总有那么一股我无法排解的情绪,阻碍着我去主动地靠近老师!也许,这种矛盾的情结的产生应该追溯到我的学生时代……其实,在我的学生时代,无论哪
我不知道别的人第一次听到这首《从头再来》的歌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只记得我自己第一次听到刘欢唱这首歌的时候,尽管刘欢还是那么一如既往地吐字清晰一如既往地饱含深情地唱着,听歌的我却心酸地一个劲地想哭——因为那个时候我的工厂刚刚被宣布倒闭不久——因为那个时候我刚刚失去了曾令我努力奋斗充满自豪并赖以生存的工作不久——因为那个时候我刚刚从一名独当一面的工程师变成了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失业者!这首歌的歌词
(十七)漫步高中儿子如愿以偿地进到了他自己心仪的高中学校学习。我依然希望他竭尽所能学好学校开设的每一个科目,依然希望他能适应任何老师的授课方式,我还希望他,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独立的自我思考。高中,不再同于以往。似乎从高一开学的第一天起,高考,就成了悬挂于学生头上的一座时警钟。虽然我仍然宁愿儿子做学习的快
虽然我很重视儿子的学习,但我并不希望自己过多地干预儿子的学习,而是希望能通过一种什么方法让儿子培养出一种习惯——把学习当作是他自己份内的事情的习惯。因为只有这样,儿子才能从对学习的好奇逐渐转变为对学习的兴趣,把被动的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的学习,从而才能持之以恒地保持着对学习的热情。所以,我对儿子的学习采用紧松制政策,就是除了老师布置的需要家长配合孩子完成的家庭作业以外,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比如说被老
艺园的老师在给孩子讲了故事之后也会布置家庭作业,就是让孩子回家后讲给家长听,然后要家长记录下来。显然这对于家长而言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过,我还是每一次都真实地完成了。所谓真实,就是儿子怎么讲,我就怎么记,从不去分析他复述的故事里面有没有矛盾,即使故事里有明显的错误,我也不会去更正而照述记录。至于结果怎样,自然由老师去评判。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儿子从小就保持一个真实的自己,无论是对还是错,都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