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爱’有很多种,但大多都是以各种很唯美的形式由作者杜撰出来的爱情故事。而我今天要讲的这件事,却是有别于故事的鲜活与浪漫,它是来源于平淡生活中、一段真实而沉重的乡村往事。那还是九十年代初期,发生在家乡小镇上的一件因‘错爱’而改写了一个女孩命运的人生悲剧。在那个还不算开放、农村的乡镇风气还比较保守的时代,镇子上一个叫瑛子的女孩却与人私奔了。原因是,父母怎么都不愿接受貌美如花的女儿嫁给一个相貌丑陋、条
她是个才女,她出身名门,她是影响中国文坛的杰出作家。但她的人生却是悲凉的!亲情的冷漠,婚姻的挫败,惧怕政治上的纠缠......诸多的不如意,使她远赴异国他乡。她------就是张爱玲,一个中国文学界耳熟能详的名字。她二十三岁时,就以中篇小说《沉香宵.第一炉香》成名于上海文坛。之后的《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经典小说的出版,更是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界独树一帜的地位
短暂相会长久分离这便是七夕一个永恒的缺憾古老的传说就是这样伴随着世间痴男怨女的祈盼与思愁游离与俗世的银河两岸遗落的是一片片凄美哀愁的烟花藕絮任岁月绵长
总是不喜欢文学作品中以成败论英雄的语调。一次在书城看书时,无意中看到了一本论述古代帝王、悲欢成败的书,觉得文中对南塘后主李煜的一些论述过于偏激。作者把南塘失败灭亡的责任、都近乎笼统的推倒了作为君主的李煜一人身上,认为是他政治无能、切一度沉湎于“诗词酒色、不着眼现实、导致亡国”的说法是很武断的,也是很不客观的。一个偏安一方的小国拿什么能力、来抵御如此强大的外来侵略?应该说,南塘的失败灭亡,是在一种大
多年的习惯,工作之余爱与笔墨书本为伴,总是习惯把余下的时间这样打发掉,才会觉得是种充实。对于娱乐方式已多元化的时代,这种爱好未免有些呆板。因为,无论是在哪一个时代里,生活中的快乐、都是永远属于那些会享受它的人。也只有那些懂生活、会生活的人,才会创造出美妙的音律,悦耳的歌声,和那些带有奇思妙想的诗情画意。但现实总是贯穿于生活浓重的商务色彩,在利益与权势的交割中、抹杀着人性中的一丝丝美好,使生活有了压
秋风吹过,黄叶凋零,那落红处写满哀伤。秋,是个令人伤怀的季节。尽管它满载着果实、收获着成熟,但还是残缺了春的浪漫,夏的盈满,与那种明媚的舒适。在四季变幻的大自然里,“秋”也同样是个充满诗意的季节。杜牧在他{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幽美词句就是有感于这个季节。秋,总是给人一种凄凉,一种惆怅,和一种不愿接受的逆反。看,那街上还流动的裙装短裤,你就知道,他们是在与阵阵秋风抗衡,不愿退
刚离开家的那些年,是在一些思乡歌曲的伴陪中走过来的。那些时候,只要是到了晚上的休息时间、就会把装满乡愁的mp3放在枕边。从水木年华的“在他乡”到满文军的“望乡”在到陈星的“望故乡”......一首首情真意切的思乡歌曲,常常使自己听着听着就泪流满面。那种背井离乡的思愁、与在外打拼的酸楚就会在不觉间袭上心头,而身在异乡的孤独和寂寞也会在每一个暗夜里抽打着自己脆弱的心灵。故乡有太多温润的记忆,与那些曾经
林花谢去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从读李煜的这首“相见欢”你会在词的意境中体会到词人在经历过金戈铁马的战争洗礼后,内心深处所呈现出的巨大变动。词人以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在寄人篱下的屈辱处境中、所产生的无奈与悲愤的心情。林花的凋零枯落,是因为寒雨凄风的抽打。而自身昨是今非的悲惨遭遇、则是来自于人世的无常变化!可这一切又都是词人无法改变的现状。所以,他
“出师表”是诸葛亮传流后世的唯一两篇文学作品,也是很有价值的两篇政治军事题材著作。是以表章的形式上奏给后主刘禅的一番忠恳之词。作者对当时的社会形式及蜀国的国情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向后主刘禅阐述了自己的许多观点,举荐了自己离朝后,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国家大事上、朝廷所应咨询和信任的官员,并且指出了必须讨伐中原的必要性。表示自己无论成败都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出师表不仅记录了诸葛亮扶保先主刘
知己一词,不知被多少人套用在男女间言情说爱的形式上。例如:男士称交往亲密的女友为“红颜知己。”而女士们则把与自己私交甚厚的男士比做“蓝颜知己”等......然而,真正能把知己一词讲清道明,并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人生知己的人并不多。特别是现代社会,可以说:一切都是物质化的,不掺杂功利色彩的东西太少,当然,友情也不例外。纯情时代的过去,是人类社会精神美的一种缺失!一次与女伴谈及交友一事,他说:沛霖,你给我
应该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本书,在生活中提炼,在岁月中印刷,它写进了我们平凡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就像一块透明的美玉,虽未经雕琢却不失其美丽。又像许多千姿百艳的小花,以各自不同的芬芳点缀着宇宙间唯一一片赖以生存的土壤。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奔忙中漠视了生活的意义,在生老病死的哀愁中暗淡了生命的色彩。就像我们看惯了日出月落晴阴雨雪,便觉得一切都不那么神奇。其实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时起,我们就在不断的给生命
永远也不要抱怨,永远也无需解释,只需严以利己,宽以待人。让理解和宽容为我们留住每一份情谊,让和谐的春风照进心灵的每一个角落,这样我们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在每一段难行的路上都不要有怨责,只需考虑我们能量上的欠缺,并要想办法弥补,希望在下一段路上不会被同样的坎坷绊倒我们。一个人在聪明、也无法做到至善至美,都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包容。我们在无数次的删改中修复着自己的人生,而生活又像一张永远也答不完的试卷,时
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隐士,随身在红尘心却在躲避俗世的喧嚣,在自己栖身的港湾留一处与世无争的宁静。因喜欢文人墨客的高雅才愿与书本为伴,企盼那精神上的充实去赶走世俗的浮躁。又常为心灵开启一扇小窗,去窥视世间善恶爱憎的因果,在其中感悟一种世态的平衡。造物主把万物根植在大地,却又为他们的生存状态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出轨的结果只能是等级不一的惩罚。因此我才选择了沉默,选择了这种最低调的生活方式,听任命运的差遣
在水浒传的故事中有“武松杀嫂”的一段情节,对于潘金莲的人生悲剧我很是同情。也许,我施以的这种同情是不会被古今的正面评论者所认同的,因为他在施耐庵笔下是一个被塑造成了的淫荡贱妇。而她对老实巴交的丈夫下毒手这一情节更不会为善良的人们所原谅。小说中对人物形象重彩浓墨的突出描写、这是文学的需要。然而,在人们纷纷唾骂的同时,作为千古罪人的“潘金莲”又何尝不值得我们同情那?聪明美丽的她、竟被张大户指配给了年龄
汉朝中期,武帝为了统一思想强化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集中在了儒学派。把儒学定为官学,成为古代文人求取功名的必读教材,同时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古代文人的精神枷锁。儒学倡导礼教,主张精神引导和制约,多以忠孝为标准,因此备受历代帝王的推崇。但儒学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速绑了古代文人的创新思想,抵制了他们反对不良现象的信心和勇气。应该说:儒学的教育理念,是在真正意义上巩固了
清晨在窗前遐想时、被窗外传来的一声询问把思绪打乱,“奈水表的门是你们锁上的吗?”寻声看过去,见一个衣着简朴的中年男人正站在离窗口两三米远的地方仰脸等着回话。我应了声:奥、你等一下,我去给你问问。一番解释后,房东把他让了进来,男人进门时恭敬的脱掉了脚上的鞋子,赤着脚板走了进来。女人见状忙用手指着他的脚说,快、快把鞋穿上,地板凉。男人憨憨的笑着说:不凉,这样连鞋带袜子都省了不是挺好吗?就是这样一句简单
看着窗外已经下了两天还不见开晴的天气,让我不觉想起了南唐后主李煜的“浪淘沙”。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那个身着古装、满腹才华的落难君主,此时正睡眼惺忪地站在窗前,面对窗外的残春凄雨、而追思着远方的故国家园,连同自己今是昨非的悲惨身事,而后回到桌前,他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无以言表的悲伤哀痛、与亡国后内心所承受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感受一并倾泻在纸上。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
生命中打下烙印的记忆不多,印象深刻是因为曾经的刻骨铭心。人在旅途,形色匆忙间、从我们的身边、视线里流动过的风景、和那些过往的人和事,是否都有过水过留痕的印记?人在旅途,跋涉艰辛中,有过太多的辛苦,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故事,点点滴滴,琳琳索索的等等......丰富了我们的阅历,也点缀了我们的人生,给我们的生命旅途留下斑斑点点的墨迹,不在是一张白纸。当我们每走一步,驻足回首,哪些真实的过往就是一首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