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巴黎后,萨特博览群书,常有一些独特的思想从脑海中汹涌而出,来不及整理。一次他在地铁候车,目光漫不经意地四下扫射,忽然发现眼前不远处有件东西,他过去拾起来一看,是一个笔记本。这个笔记本是米迪栓剂厂制造,供医生用的,上面按字母的顺序排列页码。笔记本中什么都没… [阅读全文]
在这次性启蒙之后,萨特开始有了较多的异性接触。寄宿生有较大的独立性和活动自由,星期四不上课,萨特常跟朋友们聚会,有姑娘们参加。她们是那些较低阶层出身的女孩子。其中还有亨利四世学校看门人的女儿。她们乐于同这些较高阶层的青年人交往。他们在一起谈话、聊天,吃东西… [阅读全文]
萨特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在拉罗舍尔时他没有任何异性朋友,初来巴黎也没有。性本能的作用、异性交往的缺乏,使他模模糊糊有一种同性恋倾向。在学校寄宿,他有时冒险去脱同寝室男孩子的裤子,那孩子吓得不行。其实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没有明确的性… [阅读全文]
萨特在亨利四世学校与尼赞重逢,他们很快就恢复了友谊,而且比原先更加深厚。他俩都酷好读书,有志于写作,甚至在外表上也有某种相似之处,有时同学稍不留神就把他俩认混了。大家都称他们为“两位一体”,公认这一对伙伴是班上最优秀的人物,将来一定有远大前程。尼赞比萨特更… [阅读全文]
萨特在拉罗舍尔呆了3年多,现在上2年级了。这时,他已经习惯了新的环境,跟同学的关系也变得正常起来。小孩子的适应能力毕竟是很强的。到后来,他甚至开始有点喜欢这个地方了。而这时,家人因“偷钱事件”怕他继续“学坏”,就让他回巴黎,重新在亨利四世公立学校上学。回到… [阅读全文]
在拉罗舍尔,萨特失去了宗教信仰,成了无神论者。这是突然一下子发生的。在这之前,对上帝的无信仰已经潜存着。家庭环境埋下了这种缺乏宗教信念的种子。查尔是新教徒,而外祖母路易丝信仰天主教。他们对上帝都不是很虔诚,常常在饭桌上拿对方的宗教信仰取笑。每当这个时候,路… [阅读全文]
在拉罗舍尔,萨特几乎没有同异性接触的机会。这是芒西先生的生活习惯造成的。他认为像萨特这样大的男孩子只应该同男孩玩。而且凑巧的是,在芒西先生的交往圈子里,那些同事都没有跟萨特年龄相当的小姑娘。现在萨特既不能像在卢森堡公园那样,用手动木偶去引诱小姑娘,也没有十… [阅读全文]
偷钱这事对萨特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家人对他的态度,使他进一步疏离家庭。而他在学校的处境,一点也不比家里好。萨特初来拉罗舍尔,口音跟当地同学不一样,生活作派也很不相同。他们都喊他“巴黎佬”,他在班上显得十分孤立,几乎没有朋友,在亨利四世学校时那种融入集体的感觉… [阅读全文]
这事发生得有些偶然,但也有着必然性。一个早上,萨特在家闲坐,感到无聊,不经意间碰了一下芒西夫人的钱包。那是装每月的伙食费和零用钱的。萨特下意识地打开它,里面满是纸币和硬币。萨特望着这些东西出神,犹豫再三,终于有点胆怯地从中拿出1法郎,拿出2法郎,……然后带… [阅读全文]
普卢的童年就这样过去了,有如潺潺溪水,静静地流淌,没有波澜。1917年4月,发生了一个根本改变普卢生活的事件:母亲再婚了!黑色的4月!该诅咒的4月!普卢的感受是天塌了下来,地陷了进去,世界不再存在。许多年来,普卢同母亲相依为命。年轻的母亲更像一个可爱的大姐… [阅读全文]
普卢对月亮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孤独的孩子,没有小伙伴,寂寞啊!静静的夜,他感到黑暗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这时,窗外一轮皎月在召唤着他。小普卢信步走出屋子,来到花园。看着月亮,他什么都不怕了。他看着月亮,觉得它在同他对话,在默默无语中述说着一切。于是小普卢也对… [阅读全文]
普卢虽然不合群,喜欢同孩子们相处的天性并没有完全泯灭,特别是对小女孩,“异性相吸”,在有机会的时候,他常常试图接近她们。1910年,在瑞士,普卢同全家在湖滨度假。一天,大人们都出去了,留下他和小姑娘玛亚在房间里。他们看着窗外那碧波荡漾的湖水,发了一会儿呆,感到… [阅读全文]
查尔认为自己是一个天才。他确实也混得不错:发明了直接教学法,桃李满天下,写的德语教科书很受欢迎,还获了奖。他觉得自己的外孙也应该是一个天才。感情遮敝了老人的眼睛。无论普卢在纸上划些什么,他都伸出大拇指说:“好!不错!神了!”久而久之,普卢也以为自己真正是一… [阅读全文]
一直到10岁,普卢都是孤寂地生活在一个老人和两个女人之中,很少在户外活动,也几乎没有小玩伴。孩子的天性仍是好动的,在屋里呆长了,他总要这里那里搜寻一番。很自然的,普卢把目光转向外祖父的书房。查尔的藏书十分丰富,在普卢眼里就是一个大玩具库。他觉得很好玩,抓住那… [阅读全文]
1905年6月21日,一个男孩在巴黎诞生。没等睁开眼睛,他就大声啼哭起来,向世人证明着自己的健康。跟别的孩子不同,他的哭声还具有另一种意义:家门不幸。他的父亲正在病中,拖到他1岁3个月时,饱受发烧和肠炎的煎熬,一命呜呼,撒手归西。40年后,这个孩子开始名扬… [阅读全文]
我们看萨特的小说,往往对他的几个短篇(《墙》、《一个工厂主的童年》、《艾罗斯特拉特》、《密友》、《房间》)和另一个多卷长篇《自由之路》更感兴趣一些,原因是它们的情节、悬念吸引了我们。而《厌恶》没有什么连贯的情节,摆脱了巧设悬念那一套搞法。我们甚至觉得前者更… [阅读全文]
我有时想,人是群居的动物,这话是不错的——否则人类社会无已形成——但人也需要一点孤独。大群的人没日没夜地拥挤在一个大房子里,恐怕难以维持下去。人们多数时间是一家在一套房间里或一人在一个房间里,这就是孤身独处时。人们有时对最亲密的人也会说,“请你让我一个人静… [阅读全文]
除了祖母,家中还有罗拉叔叔和艾佳莎姑姑,他俩都是一辈子没有结婚。罗拉叔叔在我的童年也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他经常同我谈论科学。他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但性格十分内向羞怯,以至于完全不能同人正常交往。由于我是个孩子,他就不感到害羞,往往显示出一种特别的幽默感,这… [阅读全文]
一个人跟着风的脚步漫无目的的走前面是深坑还是闹市不得而知只是心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愁绪是否叫三千烦恼丝一群人在风里来来去去无暇顾及沿途风景下一站是广阔还是封闭无人提及只是习惯了在街角的位置矗立是否叫孤独的病想喝一口灯红酒绿暂时让自己失忆才发现所有狂欢的背后是… [阅读全文]
一个人在作出决断和选择时,不被他人理解,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孙权决定赤壁抗曹,除一、二人外,群臣均不理解。孙权的理由是,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早就想废掉汉朝自立;为复兴汉室,他与曹操势不两立。群臣以为,曹操毕竟打的是朝廷的旗号,归顺了曹操还不失封侯之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