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猪不怕开水烫”论(一九八三年)四月十五日下午,厂里的书记、厂长偕各单位要员来学校检查卫生,发现处处不合要求,于是唤来校长、支部书记进行批评。校长、书记笑脸相迎,颔首恭听,虔诚地表示“欢迎批评,一定改正,……”厂领导怒目圆睁:“不要死猪不怕开水烫!”看来,学校领导确系“死猪”,你当时什么话也不说,让他们看不出你是死是活岂不更好?“死猪”者,“死相”也。或曰:“当时学校领导为什么不进行反批评,比如
“道德”小议据考证,说汉语的中国人的“道德”一词起始于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书中先后出现了七十多个“道”字,分别是“说”的意思,“道路”的意思和特指“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的那种原始物质。“德”字在《道德经》中则是指对“道”的摹仿,又按摹仿的程度分为若干层次,如“上德”、“下德”、“孔德”、“玄德”、“厚德”等等,视“德”为某些方面的准则、规范之类。在这本书中“道”是主要的,“德”是道的补充
总结历史,才有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口号是针对过去很多不科学的理论和不科学的做法提出来的,如果不反思历史错误,不总结过去的沉痛教训,对大多数中青年人来讲,就不容易深刻理解这个口号的划时代的革命意义,落实起来就不会那么自觉,全面落实就会更加困难。“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用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来指导社会发展,而不是再搞“草鞋无样,边打边像”和“摸着石头过河”那一套。不管是社会科学理论,还是自然
“总结”出来的理论才更科学最近领导人在讲话中常用到“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这个短语,此前也时不时使用“理论创新”一词。仔细推敲和认真回忆一下我们走过的历史的话,我们会认识到很多“创新”的理论是不科学的,因而在“发展”中不断失败、碰钉子,甚至不得不推倒重来。这大概就是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问题的历史必然性吧。可是,“科学发展观”可不是领导号召一下就能“树立”得起来的,它必须辅之于一系列科学措施,让人们
向新文友“故园扉”的语言表达风格学习!“故园扉”好像是新来古榕树下的文友,正赶上这几天我有空儿,先读了她三篇文章,那感觉真叫舒坦。作者的语言流畅如清泉,叙事如织绵,清晰而严密,用字遣词十分准确,朴实,不卖弄词藻,不故弄玄虚,连标点符号都是很严谨的。这样的语言风格,值得我学习,也值得大家学习,所以才有此推荐短文。这几年在网络上读文章,我总结了一条重要经验:看一个人的文字表达水平,不看他的议论,不看他
排泄、摈弃是天地间第一大事别看我在农村只上了四五年学就当兵去了,却是个爱看书、爱想问题的人,并终于混进了小知识分子的队伍。我虽然爱看书,但看书很少,又很慢。“看书很少”是相对而言,看书“很慢”我可能是天下第一人。一部中篇小说,老伴儿一天就能看完,我得一个星期才能看完。一篇短短的散文,儿女两三分钟就能看完,我可能二三十分钟才能看完。看书慢是因为我太爱思考了,除思考文字的表达水平、所写内容的真假优劣外
中国领导人的“破”与“立”和前苏共领导人的功与过任何主义、思想、理论、学说不可能永远正确,不可能适合于每一代人,即使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它也会变;硬着头皮不变,不改革,只会碰壁、触礁,乃致失败。荀子说过:“道不过三代,法不二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二后王谓之不雅。”通行于一代的政治制度超过三代了还在继续实行那不是坚持原则,而是荒诞、放荡胡来,就是“不雅”。(有的学者认为,这里的“三代”特指夏、商
大道并行不相悖,胶柱鼓瑟难成曲世界是多元的,反映世界的“道”也是多元的,只是选择的角度不同罢了。但是,不同的“道”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彼此间必然存在着认识上的咬合点。就拿“辩证法”来说吧,它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专利,其他流派的思想也有辩证法。道家“祸福相依”的说法就属于典型的辩证法,“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表现的就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遵守,这由人类“主动作为”带来的对环境的破坏、对空气的污染便能得到证
中国人的道德为什么大滑坡?说中国人道德大滑坡,民族素质下降,是指党风不正,干部腐败,伪劣产品泛滥,犯罪率逐年上升等现象说的。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长期以来宣讲道德的领导人言不由衷,自已并不准备受道德约束,他们只想用道德去规范老百姓,只想让“十等公民”去学雷锋。林彪、“四人帮”们和后来的陈希同、王宝森们就是这类人。他们让道德变得虚伪和羸弱,以致人们把道德的说教乃至行为当作调侃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按道德要
回避“文革”对中国的思想领域带来什么?中国领导人从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后,特别爱用“导向”这个词,如新闻导向、舆论导向等。不准人们谈论“文革”大概属于政治导向吧?既然在八十年代曾组织人们用各种形式彻底否定文革,今天为什么又回避起文革了呢?真是让人费解。文革这么大的灾难,全人类永远会记住并永远会谈论的,而在中国则成为禁忌话题,实在是不正常。这种回避,是政治上不自信的表现,这等于是向世人表明自已在
没有神,没有圣,一切都在宇宙中把有超常能力的人称为“神仙”,把有超常智慧的人称为“圣人”,把有超常权力的人称为“帝王”,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习惯于生活在自已制造的这三大权威的桎梏中,所以,中国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却至今没有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随着“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思想的普及,加上革命的成功,打碎了这三大权威的精神枷锁,于是,中国开始走向进步
说到底,还是未来的理想社会好“我最愿意生活的年代”是个闲侃的话题,因此,我就来闲侃几句吧。老子所描述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年代想来是不错的,简单的食,原始的性,社会管理靠的是“无为而治”,人们高兴了随便喊叫几句,或手舞足蹈、集体打闹游戏一番就行了,大伙儿生活得非常自由自在,非常容易满足,“结绳纪事”就可以应付交际、交流的需要,人们无以攀比,苦恼一定很少。可惜,人心无尽,总要势不
《实话实说》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深远的《东方时空》及其《实话实说》节目非常好,在媒体中独树一帜,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将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历史影响。《实话实说》虽然多是生活小话题,但它以小见大,引发人们思考的却都是大问题。若干年后,当中国在多元化的思想文化氛围里过着多样式的经济的、政治的生活时,一定会想起今天的《东方时空》及其《实话实说》启蒙的、开先河的历史贡献。《百年衣裳》,反映了人们追究思想解放的艰
社会科学研究新资料(九十)——摘自2015年第八期《炎黄春秋》“法无授权必须禁止”,法无禁止即自由(中共十八大)四中全会特别提到“法无授权必须禁止”,这个当然是指公权而言。公权在法律上没有授权要禁止。私权呢?法无禁止即自由。我们现在特别强调公权与私权的不同,公权绝对要限制!为什么?因为它没有授权就是应该禁止的,私权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自由的。从依法治国的根本精神来看,私权是基础,公权是管理的工具
社会科学研究新资料(八十九)——摘自2015年第七期《炎黄春秋》“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他在阐述这一方针时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34页)他还说:“所谓互相监督,当然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
以邓小平的精神全面坚持唯物主义李洪志用歪理邪说竟能俘虏那么多人这件事,值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作认真的反思。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全部共产主义运动史证明:当一个政党全面坚持唯物主义的时候,就能赢得人心,革命形势就会高涨;当对历史有所回避,理论上搞实用主义(重大政治举措的实施在先,理论的解释、“服务”在后),组织上搞封建主义(如个人崇拜、领导人钦定“接班人”)的时候,就会失掉群众,犯大错误,导致革命航船
全党都应该认真讲政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讲政治”,当然应该是指讲共产党的政治,讲属于共产主义者灵魂、代表共产党本质理想的始终充满生命力的政治。被历史的和现实的实践证明是错误的、荒谬的政治,如林彪的阴谋政治、“四人帮”的伪马克思主义政治等,我们就该唾弃(先不提更应该深刻批判)。我们今天要讲的政治,应该是既继承发扬了传统,又认真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的政治。这样的政治要能促进我们共产党焕发青春,要有助于重振
“世界观”及其分类小议“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看法。自人类能够用语言表述自已的思维结果以来,就有了对世界的各式各样的看法。世界观是多元的。后来人们把世界观分为“资产阶级世界观”和“无产阶级世界观”两种,显然是太简单了,涵盖面太窄了,无法界定阶级形成以前和消失以后的人们的不同的世界观。这种分类的不科学是显而易见的。把世界观分为唯物主义的和唯心主义的两种还是比较科学的。但是,有个常识问题必须向群
给读者一席之地,让凡人讨论国是——读《举头三尺,神明何在》杂感《今日名流》有开辟“读者来信”栏目或“读者论坛”的设想吗?一份杂志常得到读者的各种反响是有好处的。今天寄上一篇从读者角度写的稿子,请编辑看着处理吧。今年刚接触《今日名流》,发现这本杂志办得很有份量,所看到的四期都有几篇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文章,代表民意,顺乎人心。就拿第四期《举头三尺,神明何在》来说,反映了人们对道德状况普遍忧虑的现实。
重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雄威——为支持《重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文而作一九九四年第四期《中国青年》杂志发表的徐伟新《重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文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在经济改革已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意识形态亟需发展,以便为经济建设服务。《重构》一文把当前的意识形态新走向、新特点概括为“多样性”、“冲突性”和“过渡性”三个方面很有道理。这正是理论重振的大好时机。中国的老左们亵渎马克思主义多年,以至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