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苏联社会主义解体,是二十世纪的一件大事,彻底扭转了世界的格局,其影响至今仍在。关于苏联解体的分析很多,我觉得苏联解体有其必然性,可以说苏联解体是历史周期论的再次发作,作为社会主义的苏联,不应该出现这种周期论的发作,但事实却发作了。因而深刻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对进一步了解组织与大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提供了很多依据。苏联解体归根到底就是人性使然,是苏联官僚阶层与社会主义本质背道而驰的结果,
世界格局。新中国成立后,在毛主席带领下,中国人民展示出无比的智慧与勇气,从一穷二白的深坑里逐步崛起,特别是在帝国主义的封锁打击之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金光大道。在毛主席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从国家各个方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更成为与美国苏联三足鼎立的世界大国。至此,我们看世界是不是如同一个大的群体就是人们常说的地球村,特别在今天的世界一体化之下,我们再
历史的壮年。清朝末期,中华民族到了崩溃的边缘,中国受到列强瓜分,军阀割据,洋人肆虐,盗匪横行,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有志之士无不在寻找振兴中华民族的出路,保守势力改良势力顽固势力纷纷登场,试图扭转中华的困局。各种势力按照自己分析,一时洋为中用的,师夷之长的,出外留学深造的,实业救国的等在中华大地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特别在年轻人中大为流行的救国救民出洋留学,这和我们现在镀金有很大不同,绝大多数是看到祖
风气。风气的重要性有时远远大于制度法规,上有所好下必盛焉,上行下效,始作俑者其无后乎,都是说风气的重要性,这个在迷信等篇章也说了,要深度阐述,就必须搞清楚,风气到底是什么,风气就是风尚习气,是社会上或某个集体流行的爱好和习惯。我觉得风气就是适合人的习惯,满足人的私心杂念,而没有受到处罚处理,逐步形成大家约定书成的行事方法。风气有好坏之分,好风气是社会进步的加速器,坏风气是社会进步的强大阻力。比如笑
迷信。我认为迷信的根源是对未知不可控等事物的一种内心祈求渴盼,也是一种无助无力的外在表现,正如俗话说的心中无底,正因为无底才要寻求外物。迷信大多表现为几个方面,一,祈福类的,如祈求长命百岁的,生意兴熟的,身体健康的,生儿育女的等。二,乞求类的,如官运亨通的,赌博发财的,意外横财的等。三是诅咒类的,如诅咒某某不得好死之类。常见的迷信诸如出远门保平安,赶考金榜题名,生育求子心切,老人长命百岁。对象无外
农民起义。我们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据了大众的绝大多数,但由于统治阶级残忍压迫剥削,大众始终在生死边缘徘徊,加之战乱灾年等天灾人祸不断,统治者及统治阶级不是善待大众安抚大众休养生息,而是苛捐杂税盘剥手段层出不穷千奇百怪,活不下去的农民不得不揭竿而起。有记载的农民起义在历史上此起彼伏,经久不衰,虽然历次起义一次次遭到了残酷镇压,但反抗的火种生生不息。从陈胜吴广第一次农民起义算起,历朝历代起义不断,期间
忠臣与奸臣。这个话题很难说清楚,难就难在对任何历史人物的评判,必须置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才能有一个恰当的标准,但不管如何,我觉得以大众的价值为导向来评价历史人物相对比较客观准确一点,否则就会陷入不可知论的漩涡,你一套我一套是永远没有定论的,最终不仅仅是没有定论的问题,还会扰乱影响大众的基本价值导向。尤其是我们的历史更需要拨开层层迷雾,才能去伪存真,因而对于忠奸的辨别必须用阶级的标准而不是时代的标准来
民族祖国,王朝国家,朝廷政府。民族是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别的一群人,祖国则是母国的意思,就是由你先祖的血统民族及所在地决定的;政府是进行统治这个社会的管理机关,可以说是从民族人民中派生出来的;王朝国家则是由国土,人民,文化,政府四要素组成的,王朝国家是政治权力机构,是一个虚拟的名称,王朝国家可以说是由民族祖国人民及政府几部分组成的。我觉得这三者之间,一直以来很多人的认识都是混乱的
文明与科技。人是两条腿走路的,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也应该如此。由于统治者及统治阶级的无能无耻,对内残酷压迫不仅在物质方面还体现在精神各方面包括思想束缚等;对外软弱妥协以维持其无耻的统治。由于我们特殊的地理环境,远古时觉得世界就是我们,我们就是世界;到了封建社会,依旧觉得我们是世界的中心天下第一。这种种就造成历代统治者平安时夜郎自大,不思进取,为所欲为。我们有勤劳善良的人民,曾经创造了无比辉煌的历
大众及组织。大众就是人民包括平民庶民百姓,也即非统治阶层的全部。组织,是为了一个目标而集合起来的系统,集体团体等。我觉得,组织是国家的最早雏形,后面组织的概念缩小了,意义变易把原本职责失去,同时附加了很多统治色彩。组织与国家与政府,因其功能概念有所不同,但实质是一致的。因此在乱弹琴里,所有涉及组织的,笼统指国家也就是当时的政府(也就是统治者及统治阶层这个层面),所指的大众,就是底层占人口总数的绝大
女色祸国。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渊源流长,最有名的莫过于妲己,杨贵妃,程圆圆等。一个朝代的灭亡更替,由一个女子来开脱背锅,想想都觉得无耻。有句诗直观反映这一点“城头变换大王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兵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是不是,这么大的责任,一个女子能背起吗?问题是明显的,根源却都在回避,不论是本人粉饰之人还是后人,不能从根源解决问题,问题就只能反复出现,朝代更替的周期论也不外乎如此。想想我们那
自然性,社会性,发展性。人之所有这些属性,说明人是可以不断进步的,而这种进步,一方面取决于人自身,更大一部分,取决于环境,即生存的环境,这主要由当时当地的统治环境所决定。统治环境包括政策制度风气氛围等。人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这时,主要表现的是自然性,为了活下去,生存的资源就成了主要的无可替代的,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就充分说明生存所需;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生存有了保障,加之人与人之间接触交往逐渐扩
军队。原始社会阶段,部落军队是自发形成的,来自于部落子弟,就是为了保卫自己家园保卫自己的胜利成果不受损失,这时军队绝大多数是兼职的,可以说是全民皆兵,军队的动力来源于保家护家这一目的,因而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军队自身,是由内到外统一的意识。到了奴隶社会以后,私有财产不断累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军队多数成了专职的,既对外也对内,成了统治机器的一部分,这时军队的动力就是军人个体为了自己的生存,自己
神话。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出现了很多神话故事,有些是当时产生的,很多是后人的追忆,如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夸父追日,三皇五帝传说等等。这些神话故事,一方面表现了当时人改天换地的勇气,同时也反映出大众对未知的迷茫惧怕;另一方面,存在一定造神的意思,把很多的事,堆积到一个人身上夸张神话,显得光辉无比。特别到了历史发展的后期,这种现象越演越烈,故意(有意)把一些正常的行为,夹杂许多的怪力乱神,无形中拔高了
诸子百家。历史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明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特别是传统文化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些思想大家从各自对自然对现实对社会人情等观察思考出发,探索人的本源,探索世界的真相,以期能够用自己的思想改变现实,传道授业解惑。虽然不乏带有一些历史局限性,但其思想性先进性前瞻性等都走到时代的前列,达到了很高层次很高的境界。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这些思想理论,偏重于社会人情的多,偏重于自然探索
历史的青年。历史的长河,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夏商周。夏朝的确立,起始至大禹,大禹在历史上传说极广,大禹治水更是家喻户晓。大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邦国,后来传位至自己的子祠(有些史料说是启谋权篡位,这个可以自己查找),不管如何,由此一下子打开了禅位制到世袭制的大门,以后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虽然,随着历史发展,后面世袭制肯定会出现,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这一时期出现,反映出由于生产力发展之后,人
发现与发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古人在探索自然,扩大生存空间所做的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尝试。现在有些人,说起历史,不以为然,对待历史,必须站在当时的环境下,换位思考,才能有一个比较妥当的理解解释。历史,你认同也在那,你不认同,也在那,没得选择。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吸取教训,积累经验,任何放大缩小甚至切割历史,都是不可取的。就如古人的一些朴素做法,现今可能会有人不屑一顾,真的这样
历史的童年。我们回顾历史,不是要倒回去,或是鞭挞,或是其他。因为历史不可逆转,但历史又是可以重复的,而且不断在重演重复。这个重复,不是个体场境现象等刻舟求剑式的重复,是本质核心的重复,是基本特征的重复,人间悲剧在历史不同阶段以不同的面目频繁上演而已。就如人活着,在任何时代,除过外在的不一,本质是一致的,首先就是生存,就是从自然性向社会性不断进步。组织也是如此,也应该如此。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这一
打架斗殴。年少时期,热血沸腾,打架斗殴是常有的事,也是人之常情。那时打架,打输了,就会发奋图强,下次重来。不像现在,打输了,到处找人,给老师父母告状等等,把小事变大,把一些少年习性演变成品质问题(但也确实要分清楚,那些是故意为之,哪些是天性使然)。特别现在出现的一些怪事,换个年代,就根本不是事。一方面可能是维权意识提高了。另一方面,缺乏担当,对结果负责也存在一定问题。我第一次打架,是在图书馆打乒乓
逃课。我上学那会,现在回想那时上课在干嘛,基本没有印象,肯定不是在认真听讲,又不知道在干嘛,唯一的解释就是在梦周公。把很多的时间花费在云里雾里,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复习,可想而知,就是一张白纸,啥也不知道。请家长,家访成了家常便饭。一天,老师再一次忍无可忍,要求我,把父母都请来。还美其名的说我是双差生(学习差,品德差),要请就把父母都请来。我去,我到底是咋了,不就是学习不好,考试倒数,咋就成了双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