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春晚李海松人生经历这么多,活了这么多年,看过的春晚无数,但留在记忆深处的东西不多,那些自诩明星的矫揉造作,主持人的搔首弄姿,台下观众被引导员引导出来的掌声,全国各地,大台小台几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样,看了真是味同嚼蜡,不敢苟同!所以每年春节对一些春晚基本不看。或许是出生于山村的缘故,或许是对父老乡亲的情结过深,我特喜欢山村那些贴地皮接地气的文艺活动,比如被那些所谓砖家说成”下里巴人”的乡村大秧
李海松家乡的春节,有滋有味儿。不用说”滋味”二字如何解释。反正家乡春节的滋味,满族乡村的味道,浓烈淳厚,多彩多姿。让人回忆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童年时代,整个社会都非常困难,更何况每个普通的家庭呢?每逢过年,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上红烧肉炖粉条,能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这是大人孩子们共同的梦想。过年,我们一大帮秃小子,求着大人给我们买小鞭儿,放鞭炮,我们舍不得一次性燃放成挂的鞭炮,而是耐心地,十分小
小村野菜香李海松题记: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野菜的小文儿,但一直不敢动笔,主要是有关写野菜的文章太多太多了,大部分是回忆家乡野菜特多,味道鲜美,采野菜的乐趣等等怀旧文章。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周作人、汪曾祺两位老先生写的同一题目的美文儿《故乡的野菜》。前者写于1924年,是写浙南野菜趣味的,后者写于1992年,是写江苏高邮的野菜风味的,两位老先生都是江南人,对南方的野菜感觉颇深,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他
正月里来闹秧歌李海松正月里来是新春,小村张灯结彩,欢歌笑语,爆竹声声,幸福洋溢在父老乡亲们的脸上。喜庆的锣鼓敲起来,欢乐的秧歌扭起来,平时静谧,安宁的小村沸腾了,男女老少纷纷走出家门,来到村里的老槐树下,欣赏热热闹闹的大秧歌,无论大人孩子,人人都是秧歌的参与者,不自觉的就走进队伍中扭起来,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小村一派祥和,喜兴。正月里闹秧歌是故乡满族乡亲们源远流长的习俗。相传,清代中期,当年
小村里的腊八粥李海松小村里的腊八粥啊,那个香,那个甜呀!进入腊八,过大年的序幕在我们那个遥远偏僻的小村徐徐拉开,喝腊八粥是小村过年的重要习俗。相传,我们的老祖宗……一个当年的满清的贝勒爷带领八旗兵在腊八这天,进征塞外幽州南部(今青龙河下游)时,由于长途跋涉,饥饿难忍,突然在一个山峁山坳的小山洞里,发现五谷杂粮,他立即下令,熬成粥充饥,官兵由此度过了那命悬一线的一天,于是,贝勒爷找来风水先生,仔细查
小村里的腊八粥李海松小村里的腊八粥啊,那个香,那个甜呀!进入腊八,过大年的序幕在我们那个遥远偏僻的小村徐徐拉开,喝腊八粥是小村过年的重要习俗。相传,我们的老祖宗……一个当年的满清的贝勒爷带领八旗兵在腊八这天,进征塞外幽州南部(今青龙河下游)时,由于长途跋涉,饥饿难忍,突然在一个山峁山坳的小山洞里,发现五谷杂粮,他立即下令,熬成粥充饥,官兵由此度过了那命悬一线的一天,于是,贝勒爷找来风水先生,仔细查
雪花飘飘迎腊八李海松早晨起床,望窗外,白雪茫茫,小区好像在童话世界里。腊八映雪,吉祥如意,微信朋友圈里的祝福短语铺天盖地,其中一条印象极深:腊八节喝腊八粥,黏住爱,黏住美,黏住真,黏住善,黏住德,黏住礼,黏住孝!黏住根。我真感谢那些编祝福微信的写手们,编的那样合情合理,特契合欢乐喜庆的氛围,印证了那句话:高手在民间。当腊八节遇到皑皑白雪,走出家门,迎着飞扬的雪花,踏着厚厚的积雪,呼吸着没有雾霾的新
李海松没有健康你啥都不是!一哥们当年恰同学少年,激扬文字,帅气无比,仕途挺进,理想远大,突然一天,淋巴癌,肺癌,咽喉癌集他于一身,英年早逝,我哭泣连连,为之叹惋,为之惋惜,为此感慨!人之一生,什么金钱,什么官场,哪个比你的健康重要呢?遥想当年,这哥们拼命努力,高中,他尽管秉烛苦读,只是考个中专而已,毕业后,他不甘于山乡工作,立志逃出深山,自学大专,本科,当官他不满足,股级,副科级,正科级,他的理想
李海松燕山脚下是故乡,无时无刻不怀想。故乡那个山村很小很小,偏僻遥远,山环水绕,只有一百多户人家,四,五百口人。雄伟神奇的云彩山造就出乡亲们粗犷彪悍如大山一样的性格,奔流不息的青龙河打造出乡亲们如水一样的外柔内刚和细腻善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满族文化成就了乡亲们知书达理,张驰有度,爱憎分明,尊老爱幼,童叟无欺,礼义廉耻的品德。严格的家风,浓浓的乡情,邻里和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纯朴的乡风流传延
戏曲声声小村暖李海松还没进腊月,故乡的那些乡土艺人就开始活跃起来,说大鼓书,唱落子(评剧),演皮影,耍戏法儿的,拉胡琴儿,吹唢呐,敲鼓打锣打镲的……忙碌紧张,他们走东村,串西村,进张家,去王家,自发组成各种戏班子,编词儿,排练,置买行头,准备在正月里走村串户演出,闹个新春,图个乐呵,混个脸熟,释放喜好,宣泄辛苦,欢喜欢喜。尽管故乡居住在山峁沟畔,八山一水一分田,九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但山里的文化
印象干沟李海松一来自青龙干沟的微信好友,要建一个“千年古镇,大美干沟”的微信群,问我同不同意加入,尽管我不是干沟人,加入区域群有些牵强,但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青龙人还是欣然同意了,于是成了干沟微信群的“微友”。说实在的,我虽不生于干沟,但对这个位于辽西走廊与华北大平原缓冲地带的山区小镇,印象极深,感情很浓。早年在那里采访报道,蹲点驻村,奔走在乡间的阡陌小路;攀登那陡峭险峻的山峰,漫步在星干河畔,探
真希望农民工工资不再是问题李海松年关切近,可怜的农民工兄弟因为工资问题到处求人,找人,托人,到相关部门求助,各级党委,政府多方协调解决,措施很强硬,但问题依然不好解决,许多农民工哭声阵阵,唉声连天,但无济于事,我作为山里出生的土孩子,看到我的那些农民工兄弟四处讨要那点可怜微博的工资,想帮他们,可心有余力不足,望着他们失望沮丧的面孔,我心如刀绞!每每路过建筑工地,我看到那些农民工,干着又苦又累又脏的
致我那消失的村庄之……塌山篇云彩山来万丈高,青龙河水涌波涛。羊鼻岭险崎岖道。深山小村景色妙。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和大人们学会了这几句歌谣,这是对我的家乡……青龙娄子石乡塌山村的真实描述。家乡塌山村位于青龙河的最下游,被高高的大山包围着,青龙河在云彩山脚下奔波流淌,山之魂,水之灵,河水长涨长消,赋予小村肥沃的河淤土地,旱涝保收;茂密的山林,高产优质的果园,除了交通不便外,实乃典型的山区“鱼米之乡”。相
乡村童谣趣儿李海松或许受满族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许是故乡的乡土,乡音,乡情的代代传承,我们那个小山村孩子刚刚懂事,就无师自通地说出许许多多的“顺口溜”,现在的高雅名称叫“童谣”,我们这帮“土孩儿”就是在这样“顺口溜”的乐趣中度过了美好的少年时光。正月里来是新春,小山村沉浸在一片和谐的气氛中,按照满族的习俗,正月里各村里都有娱乐活动,或评剧,或皮影,或耍戏法儿,或扭大秧歌,热热闹闹,欢乐祥和.正月
聆听新年音乐会李海松高水准的音乐会是撼人心魄的,这些年,聆听过好多场音乐会,每次音乐会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思想认识的升华,婉约的,缠绵的,柔美的,舒缓的,奔放的,东方的,西方的,乐曲声声,和着音乐的节拍,犹如进入一座激昂高雅的圣殿,深远的意境,曼妙的曲调,此时,宠辱皆忘,此乐何极?元旦前日,忙完一天的工作,夜幕悄悄来临,妻打来电话说,晚上秦皇岛开发区音乐厅有一场俄罗斯国家模范交响乐团专场音
乡恋乡恋李海松我那偏僻,遥远的故乡,我那隐藏在燕山深处,云彩山脚下的小山村,离我渐行渐远。。。。。。门前奔流不息,带给我们快乐童年的青龙河,变成了“花潭水深千尺”的桃林湖,后山成片,成片的果园,家东肥沃的青龙河冲击小平原,淹没在湖底中,我那淳朴善良、朴实厚道,带着浓浓满族乡音的父老乡亲们,分散在多个城市多个乡镇的多个村子,我的故乡呢,我的家园呢?20年前的那年春天,我们那个历来山高皇
停水的日子李海松阳光,空气和净水,少了哪个你试试?前些日子,黑雾凝重,阴霾压城,我们触寒流,迎大雪,呼吁毒疠,医院就诊患者似长龙,医生护士奔波穿梭,忙得不亦乐乎,但抱怨声,责怪声不绝于耳,由此观之,没有阳光,空气不佳就打乱了人们的生活,那要是停水呢?中年后,生物钟已定好早晨6:30分起床的时间,起床后的第一件事肯定是去厕所吧,那些程序,无论哪个人,无论你高低贵贱,达官显贵,谁能绕过呢?昨天早晨,在
逛集发庙会李海松每年正月里闲暇,喜欢挈妇将雏逛逛集发庙会。不必说集发是几星级景区,更不必说集发在全国,全世界有多出名,这些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我喜欢游独具特色的东西,更喜欢逛带”农”字的地方,因为它契合我出生于农门的秉性。我最讨厌用”农民”一词来贬损别人,农民咋地啦?特赞同那句小品语言:没有农民,你们吃啥,喝啥,臭美啥!一个集发,不就是我们农民创造的奇迹吗?在此,我声明,绝对没有给集发做广告的意
小山村里年味浓李海松进入腊月,故乡的那个小山村,乡情依依,年味浓浓。相传,乾隆皇帝36年,太祖祖父辈等一干立过军功的年轻八旗兵,跨蓟州,走滦州,出冷口,越过奔腾的青龙河,来到古塞外幽州南部(今青龙河下游一带),但见:青龙河烟波浩淼,奔流不息,青山峰峻挺秀,森林茂盛,良田沃野,实乃风水宝地。于是,年轻,剽悍的八旗子弟跑马占圈,定居开发,繁衍子嗣,形成了家乡那一带特有满乡地名(如娄子石,
农转非”李海松那年8月中旬的一天,乡邮递员给我们村里送来一个大大的挂号信,信封上写的是我的大名儿,其实在我成的16,7年时间里,家里穷,孩子多,我们就像路旁的小野草那样默默地,艰苦地,顽强地生存着,村里人几乎不知道我的大名儿,都称呼我的小名儿。一封挂号信对于我们这样的小山村来说可不是简单的东西,大队会计老张马上启动大喇叭广播:谁叫李海松呀,赶紧到大队部来,有你的一封挂号信。正在田里干活儿的父亲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