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孩子追电影李海松生于大山里的孩子看电影是奢侈的,难忘的,为了追场电影,翻山,越岭,跨老边(长城),趟大河,走小路,虽然苦累,但乐此不疲。电影故事,《上甘岭》,《董存瑞》,《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闪闪的红星》,《小花》……电影人物,黄继光,严伟才,李奶奶,李玉和,李铁梅,杨子荣,少剑波,郭建光,潘冬子、胡传奎,刁德一,胡汉三……电影插曲《我的祖国》、《红星照我去战斗》,《心中的玫瑰》,《
山村里的皮影戏李海松那天,老妈得知我考上城里电台记者的消息,高兴得合不拢嘴儿,村子不大,人口也不多,她逢人便讲,我儿子不在咱们乡里的学校当老师了,他考上城里电台的记者啦,村里人都问电台是干啥的,老妈解释说,就是小嗽叭能广播的那玩意儿,我儿子就给那里写材料,让广播员给广播广播,完了咱们就能在喇叭和电匣子(收音机)里听到他写的材料了,朴实善良的乡亲们都伸出大拇指赞叹:这小子也忒邪乎呀,真有出息!老妈脸
品读音乐,感悟人生李海松音乐无国界,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感人的音乐作品留给人的记忆是深远的,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最初在哪里听过,音乐给人的印象是终身的,音乐以美的音色、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旋律构成美的形象,振奋人们的精神,提高审美情趣。音乐能够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形象去拨动人的心弦,贝多芬说过,音乐比其他艺术“能够更直接、更有力地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来”。卜拉图说,音乐的“节奏与乐调有强烈
白薯香香李海松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大雪节气过后,小山村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出山的路被冰雪封堵了,家家户户老早就备足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准备猫冬,其中白薯是冬季山民的主食,而小米,玉米,高粱米则是稀缺的“细粮”。成长在山里的孩子,对白薯的记忆是最深刻的,儿时山里普遍穷,白薯是山民的主要口粮之一,长期吃白薯,难免吃顶了,有时我们不爱吃,大人们唬着脸说,不吃白薯的孩子长不了大个儿,于是,我们一群孩子就抢着吃
话里话外李海松家乡的那个小山村位于燕山深处,百十户人家零零碎碎散落在山峁沟畔,九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是家乡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真实写照。早年,春节前,一个要好的朋友跟我到村里看望80多岁的老妈。我们出市区,上高速,奔县道,入村路,车子停在离村6华里的山脚下,我对朋友说,下车吧,到家了。他疑惑地问,到家怎么看不到房子呀。我说,你的汽车要像飞机那样长个翅膀就好了,咱们不用下车直接飞过这座山就到家了。我
李海松北风吹散了持续停留在城市上空30多天的雾霾,久违的太阳露出迷人的笑脸,冬日的阳光普照着积雪的大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雪后的城市,一片洁净,空旷,人们心情如蜜,呼一口空气,哇,好新鲜,好舒服!可见,人们对阳光、空气的渴望,岂止是吃饭睡觉能比得了的呢?走出家门,牵着女儿的小手,送她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迎面吹来的寒风虽然有些凛冽,但踏着厚厚的积雪,望着雪后初霁的天空,鳞次栉比的高楼,情绪兴奋而又
30多年的情思与寻觅文:李海松那一天,一位女同学告诉我一个电话号码,她神秘兮兮的对我说,这是你倾慕、暗恋和寻找30多年那个人的电话号。我在记忆的长河中搜索,娟儿,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一个我寻觅30多年而音信皆无的名字!30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多么短暂的一瞬,而对一个人尤其是自己喜欢和暗恋的人,痴情的人,爱慕的人,记忆是多么深远,犹如储存在宝库中的珍宝那样可贵!我拿出自己的手机,惴惴不安的拨打过去,
“土孩儿”哪有愁滋味儿李海松山里的冬天,冷峻,空灵。远山,厚厚的积雪,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小村,薄薄的雾幔,柴门犬吠,炊烟袅袅。月亮升起来了,月色如银,月光溜进小村的房前屋后,小村犹进童话的世界。“大家快出来,藏猫猫喽!”不用说,这是邻居家小二儿的喊声。不到一袋烟儿功夫,村里20几个半大男孩儿,女孩儿晚饭后纷纷走出家门,伴着美丽的月光,开始了快乐的游戏活动。尽管小村偏僻落后,百姓生活很难很苦,但孩
云彩山李海松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对山有着特殊的情怀。山,给我们丰富的资源,山,给我们奇特的想象,山,给我们坚强的胸怀,山,给我们无穷的力量。燕山山脉在青龙划一个大大的弧形,东南是钟灵毓秀的祖山,西北是雄奇陡峭、冷峻之美的都山。而我故乡的云彩山,在群山中只是一座极普通极普通的山峰,海拔只有1100多米,我就出生在云彩山脚下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对云彩山的情感,渗透在我的骨子里及灵魂的深处。站在云彩山脚
冬日青龙河李海松青龙河从故乡穿村而过,源远流长。她犹如不知疲倦的时间老人,跨过无数高山险滩,流淌在故乡的土地上,滋润着,养育着故乡的一方人。春日的青龙河,细水缠绵,河水清清。夏日的青龙河,奔腾咆哮,桀骜不驯。秋日的青龙河,弯弯曲曲,绿如飘带。冬日的青龙河,河面如镜,稳如卧龙。我爱冬天的青龙河。冬天的青龙河带给我们的快乐是无穷的,真挚的。冬天最盼望的就是一场大雪。出神地看着那雪花在空中翩翩起舞,一片
木头凳干豆腐李海松我读高中是在离家很远很远的木头凳中学。木头凳中学有一个老校长,名叫陈建华,他教我们的历史和地理,他是全县乃至全市都很出名的老师,以治学严谨,管教学生严厉而著称。对于我这个从外区来的学生来讲,住校是必须的,我住在一个有30多名学生的大宿舍里,学校有纪律,陈校长要求我们熄灯后不能走出校门,更不能去北台子(乡政府所在地)电影院去看电影,要是私自上街,要是和女生一起出去看电影啥的,发现后
迪卡,的确良布制服李海松俗语讲,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子要一顶红毡帽。过年了,人们忙活一大年啦,故乡百姓谁都想买件新衣服穿图个吉利。当年,迪卡,的确良布流行的时候,不光村里的丫头,小子希望穿上迪卡,的确良布制服,就连大城市里的男女青年要是穿上一身迪卡,的确良制服,那也自感风光无限,心里美滋滋的,四处显摆。山里人日子过得苦,家家都有自留地,种上棉花,纺线织布,靛青蜡染,冬季棉袄
火锅轶事李海松早晨刚起床,就接到哥哥打来的电话说,今天是小雪节气,气温下降,又下大雪了,晚上来家里涮火锅吧,昨天从乡下买来的新鲜羊肉。哇,火锅,涮羊肉,赶上这么个大雪天,吃上热乎乎的涮羊肉,喝点小酒,多美,多么诱人呀,还没吃到嘴里,口水就流了出来。大雪小雪又一年,小雪节气吃涮羊肉,是故乡多少代人积累下来些习俗,一来是天冷了,吃点羊肉可补充身体热量。二来秋收后,家家都有些收入,涮羊肉能够吃的起。于是
隆冬时节赶大集李海松要问隆冬时节,乡村百姓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他们肯定会不约而同的回答:赶大集。尽管外面飞雪漫漫,滴水成冰,寒凝大地,道路封阻,但也挡不住故乡人们赶大集的热情。故乡虽然地处偏僻,经济落后,但是,你要想买啥东西,卖啥特产,必须去赶集,而大集是理想的交易场所,水果区,粮食区,服装鞋帽区,锹镐锄镰区,大牲畜区,家禽区,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要是用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来形容农村的大集未免俗气。
天凉好个秋李海松忘不了故乡的秋天。关于描写秋天的诗词歌赋,中外名著名篇实在是汗牛充栋,在此不再引用赘述,其实我最欣赏的就是老爹生前最朴实,最朴素,最简单,最亲切话语,秋来了,要收秋了,天凉好个秋啊,今年年景不错!我看到,喜悦洋溢在父亲那饱经沧桑的脸上,目光里闪动着对收秋的渴望!没有农村经历的人,怎么能体会到秋收的快乐呢?无论山区,丘陵,平原只要到了秋天,尤其是收成好的秋天,到处都是一片欢声笑语,有
诊所输液小感:渴望太阳光小时候,我们最不缺的就是阳光,太阳像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永远不知疲倦,永远毫无任何偏见地把温暖的太阳光播撒在人类居住的大地上,有了太阳光的普照,我们有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有了温暖。太阳光,造就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文学作品!太阳光,又打造多少艺术大师的绘画音乐篇章!我历来才疏学浅,也经常拽几句小词儿,描写一下太阳光,比如春天,万物复苏,阳光和煦,一派生机盎然的啦。夏天,艳阳高照,蝉
诊所输液小感:渴望太阳光小时候,我们最不缺的就是阳光,太阳像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永远不知疲倦,永远毫无任何偏见地把温暖的太阳光播撒在人类居住的大地上,有了太阳光的普照,我们有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有了温暖。太阳光,造就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文学作品!太阳光,又打造多少艺术大师的绘画音乐篇章!我历来才疏学浅,也经常拽几句小词儿,描写一下太阳光,比如春天,万物复苏,阳光和煦,一派生机盎然的啦。夏天,艳阳高照,蝉
刚进入腊月,家乡的年味就越来越足了,扫房,贴对联,蘸窗花,在外打工的青壮年陆续回到村里,他们穿着光鲜,到处讲在外面的所见所闻,老人孩子们听得云里雾里。乡村的大集热闹非凡,累了一年了,谁都想到大集上逛逛,买不买东西都无所谓,主要是图个热闹。要说最忙的,就是村里的屠宰手了,还没过小年儿,家家就要“杀年猪
一支“英雄”牌红钢笔,伴随我40年!上小学三年级的第一天,班主任老师在全班大会上宣布:从今天起,你们就不要用铅笔写字了,要用钢笔,回家告诉家长,给你们准备备好钢笔,墨水。钢笔英雄牌的最好,三块五一支,墨水鸵鸟牌的最好。一毛八一瓶。对于一个在封闭大山里成长的孩子,我第一次听说,钢笔还有“英雄”的,还起
我怎么也没想到,平时壮如牤牛的小二儿突然去世!那天晚上,90岁的老妈从乡下打来电话说:你赶紧回家看看你的二弟小二吧,他要不行了!天还没亮,驱车200多华里回村,径直来到小二家,弟妹红肿着双眼,三个孩子哭成泪人,弟妹告诉我说,小二儿得的是肝癌,前一天就火化了。我和弟妹及其孩子来到村公墓,在小二儿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