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地处江汉平原,倚靠汉水,地势低洼,河湖港汊多。旧社会每到汛期,不光湖垸内涝严重,长江干堤还常常溃口,一次次的灾难给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小的损失。乡亲们不甘受难,每年修堤筑坝,加固长江、湖垸干堤。筑堤坝时,需要使用一种比较原始的工具——硪,来打桩夯实堤坝。硪一般都是选取十分沉重的圆形、方形石头,简
家乡的方言里,把碗里吃剩的饭菜叫做碗根儿。从我记事起,妈妈就喜欢吃碗根儿。那时生活困难,口粮是按计划供应的。我虽没挨过饿,但玉米面碴山芋干铁定是每户人家的主食。如果不是逢年过节或家里来了客人,放开肚皮吃一顿大米饭的日子是不多的。因此,每逢吃米饭的时候,除了大哥大姐,我们小姊妹仨儿都会把那种带蓝边的大
小时候的冬天那才叫冬天,特别是奇冷无比的农村,凛冽的寒风几乎能把人的耳朵刮掉,孩子们的手脚冻得像猫咬,冻疮司空见惯,连年累犯,有的甚至引发了败血症。夜深人静的时候,能听见山崩地裂的巨响,那是村外河面上厚厚的冰层冻裂声。屋门口挂上了笨重的棉门帘,水缸围上了防冻草帘子。至今我对那段生活经历必定记忆犹新,
从我记事起,每年的冬至,就成了我日思夜盼的节日。冬至到了,就能吃上朝思暮想的水饺了。母亲也说不上冬至为什么要吃水饺,只按老辈传下来的规矩。冬至那天,母亲便拿出提前割好的肉,安好砧板,乒乒乓乓地剁起来。剁肉是个力气活,父亲便常常抢了去,让母亲和面,擦水萝卜。那时候不富裕,是舍不得吃肉丸饺子的,母亲通常
早些时候,老家的瓦屋居住着两窝燕子,一窝在梁上,一窝在檐下。栖居在梁上的是黑背白肚的,栖居在檐下的周身呈麻色。乡亲们称后一种为麻燕儿。可惜,也不知在哪一年,麻燕便无声无息地飞走了,直到今天也还没有回来。人们也就渐渐地把它们淡忘了。老家的人爱燕子。这也成为一种不约而同的传统习惯。在乡亲们的心目中,燕子
做房子打地基要打夯。打夯时可真热闹,老远就能听到有节奏的咚——咚——的响声,夹杂着男人洪亮的夯歌:一夯接一夯啊——哎哟的嗬,一夯摞一夯啊——哎哟的嗬,夯夯使挺劲啊——哎哟的嗬,两手不放松啊——哎哟的嗬……在农村,盖一座像样的房子,是一个人操持家务能力的标志,也是家底是否殷实的象征。在我们家乡九户一带
v每一次回老家,我都要回到故乡的老房子里小住几天。平时我也经常想起故乡的老房子,就在那低矮狭促的屋里,我被村里的接生婆接到这个世上。老房子算起来至今应该已有八九十年的历史了。印象最深的的是中间进出的那间房兼做厨房,屋里房梁上常年有燕子驻扎,记忆中总能看见穿梭进出的燕子爹娘和嗷嗷待哺齐刷刷张开猩红小嘴
我当记者多年,自己回故乡的次数却很少。去年11月,正是家乡苹果成熟的季节,侄子打电邀我参加他的婚礼。家乡人很客气,相处的几天,不是被亲戚邀去叙旧,就是被同学请去喝酒,因而每天总是醉醺醺的。日子过得飞快,临走,表妹送我一双绣花鞋垫,对于这样隆重的节日和这份浓重的乡情,我一连几天心怀惴惴。至今,还不时勾
朋友在一家酒店工作的两年时间里,最大的感触就是——优质的服务是工作的中心。事实上,优质的服务以微笑服务为主——无论接待的是顾客还是老板,她都会在第一时间展现出最真挚的微笑,就这简单的一个微笑,为她赢得了晋升机会。前些日子,她在电话中告我她已升为部门经理,薪水翻倍。从她身上,我充分感受到了。微笑似甘泉
“正月十五大似年!”这是家乡的一句俗语。也说明家乡人对元宵节的异常重视。“十五玩龙灯,大红灯笼高高挂;十五敬龙神,祈福一年风调雨顺!”这是家乡的风俗。元宵节这几天,玩龙灯成了家乡的一种时尚,它既是一种娱乐活动,也代表家乡人心里一种怀念和向往之情。说来这龙灯也并非年年一定要玩的,一般是上一年的年景比较
阉,是指割掉睾丸或卵巢,一种去势手术。阉猪与阉鸡,就是给猪和鸡进行阉割的一件工作,道理和阉人当太监是一样的。这种神奇的古传妙法,据说此乃得自当年华陀高超外科手术的真传。陈云瞻《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忽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
在我们豫北农村,农历的六月六也是一个节日(不算大节),至于什么节日,我不知道。只是记得“六月六,吃炒面”这一习俗。这里所说的“炒面”,不是我们平常在饭店就能吃到的炒面条,而是用炒的面粉拌成的面糊状食物。面是这样炒的:把白面放进预热好的锅内,用小火慢慢的加热,并不停的翻炒,不一会就炒出香来了,待面炒到
牛屋(我们老家管这里牛的读音叫ou),不知起于何时,应该是很早很早了。新中国成立后,有了人民公社,有了生产队,也就有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牛屋。说是牛屋,其实里面不全是牛,还有驴、马、骡子等。这是一个生产队的主要生产工具,也是一个生产队经济实力和富有程度的标志。多少年来,这些大牲畜陪伴人们度过了数不清的日
在我的记忆里,老家曾活跃着一类富有爱心,多情,喜做善事,为他人成婚穿针引线的人物,人们习惯称之媒婆。乡村的媒婆要有一张会说的嘴。比如说“大女婿知道疼”,所以“要吃还是大鲤鱼,要寻还是大女婿”;有的说“媳妇大会过日子”,因而“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三,抱金砖,过得日子触着天”。但太大了也不好,说是“
有人说,男女之间最重要的不是相爱,而是互相欣赏。一次隔壁的老太太来我家做客,无意间,和老太天聊到了老头的爱干净的话题。从老太太的言谈中,并没有觉得她有什么不满,反倒觉得她跟老头生活在一起很幸福。她说刚跟老头谈恋爱的时候,就发现老头有轻微的洁癖。两人结婚之后,年轻时的老头总是把家里收拾得仅仅有条,让老
前不久,妈妈来我家时带来两双层底棉布鞋,层层叠叠的白色千层底,黑色灯芯绒面,舒适、软和、温暖。摩挲着这久违的布鞋,心中竟一阵颤动,好似玩艺术的无意中发现自己失散多年的作品。妈妈说:“知道你们早己不穿这种鞋了,嫌它土气,不好看。可是天冷了,晚上上网穿着它还是很舒服暖和的。”见我半天不言语,又说:“你仔
说起玩具,想必在每个人的童年时代里,都会留下很多美好的记忆。对于孩子而言,玩具意味着快乐,而对于成年人来说,玩具则意味着对儿时的回忆。那时玩得最多的是冰棍棒和火柴皮。玩冰棍棒就是把冰棍棒撒在地板上,形成十字、交叉等形状,按约定的游戏规则,什么形状代表最大,就算赢,输的给赢方一根冰棍棒。玩火柴皮就和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队在收割季节,农作物经过简单挑选后放在田地里或谷场上,晚上由社员们看管叫“看场”。负责看场的社员可以说是那时生产队的“保安”。开始时看场只派两个人,自从有一次两人商定好,一人往家里扛了一袋粮食,队长才决定派四个人看场,并在场边又搭起两个庵屋,每天天黑,队长轮流派人看场,让记
每逢春节期间,家乡就有舞草把龙的习俗。草把龙是用稻草扎制的一种龙灯的简称,跟布制的龙一样,也有龙头、龙身和龙尾。扎制草把龙灯,除了用稻草外,还有竹篾、木头和麻绳等材料。扎草把龙可是一门精细活,丝毫马虎不得,大都是由专门的手艺人来扎制。草把龙一般有7节至15节的长度,取龙爪的单数之意。舞草把龙灯的人腰
在我第二个的故乡湖北潜江,时常可以看到一些外地人,三三两两结伴而行,身着青色的迪卡中山装,穿一双带两排系鞋带的扣眼布鞋(当地人的布鞋是做一个系带,穿的时候用纽扣扣上),背上背一个用细篾条编制而成的精致小簸萝。在当地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是外地来的篾匠。这些篾匠大多来自四川,我们当地人称四川篾匠。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