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出门,见小区路旁一老媪行走,一手提锄头,一手拿黑马甲袋,里面不知是种子还是肥料,步履蹒跚。一看就知去耕种去的。打小区里有越来越多的新上海人后,便有了一支日趋庞大的自种自收的菜农队伍,蚕食着小区里的高尔夫球场。一畦一畦田垄上长着各色各样的蔬菜,煞是好看。咱家也不时滴收到过那些菜农款赠的时令小菜。既
或许以此作题目未必适宜,但就我所极喜爱的卢梭的《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而言,未必为过。二十年前始读《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颇觉晦涩难懂,毫无一点与作者的共鸣,一则译著总是难免摆脱不了句子的倒装,二则学生式的经历很难体验作者的反思。1764年,一篇出自伏尔泰之手的匿名文章《公民们的感情》发表了,
7月12日,周六,雷雨天,最高温34℃傍晚时分,远处,传来阵阵雷声。午睡微醒的稚儿,莫名地说了句,我叫风雨声。很愕然。我知道儿子在幼稚园里学过孟浩然的名作《春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那也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但屋外的雷声轰隆作响,莫非他听着雷声有感。晚饭时,看着
我的祖籍在浙江余杭,老屋在城里,与杨乃武先生家对门,隔河相望。解放初,不知啥原因,以出租老屋为生的祖父母,将十几间屋子捐了后,便迁居临安县一个叫集贤的小村庄,那原是祖母的老家,其时,只有伯父一人在那生活。从此,临安便成了故乡。及至后来,我们回老家,也基本上是去临安,余杭很难得去。以前记得老家在临天公
就老屋的概念,其实我可以有很多故事可以说。有祖父在余杭的老屋,有外婆和姨婆一起居住过老屋,有住了十二年伴我成长的静安老屋,还有在北新泾的老屋,这些或是我名分上应该有的,或是我居住过的,而还有一间老屋,我只居住过几天,却是梦魂牵绕的,集贤里的老屋。集贤里的老屋,按说是不属于我的故事,我写它不是想在产权
有云的日子,我喜欢看云,也喜欢一个人呆呆地赏看。或坐或立,直看到那云飘去。据说,云有很多类。有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等等,不同的云便有不一样的天气。而我向来是不太关注云和天气的关系的,我只在乎看云的形态,我只在意我的感慨。天上的云,真变化无常。它们或如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
弄了两幅照片,原想给个题名,曰为《路灯下》,与现题名只差一个字,但有浪漫之嫌,且与当下心情不符,还是起了个《路灯》题名,算作今日感悟!晨间,在濛濛细雨个雾霭中,开车驶离小区拐入大路,忽觉今日车灯分外的亮,以为开错了大灯,一番调节之后,依然賊亮,再细看,大路间黑黢黢的一片,呵,是街上的路灯坏了,城乡地
闲来无事,续读南先生集,得一感,读《论语》,万不可按南先生的解读去理解的,那会误事的!如本文解读“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恭,泛爱众,而亲人”时,将“弟子”释义为“孔子的弟子”,即有误!其义应为“为人子弟的”,泛指所有的年轻、年幼的为人子、为人弟子的人,其含义远比南先生的解读的广泛深远!幸先生
人的地位变了,或者更直观的说,人的官阶日升,该如何面对以往的亲朋好友,如何与他们相处,这是一个很现实且又简单的问题,每个人做法未必趋于一致。在《孔子家语·覌周第十一》中,有一段孔子的学生南宫敬叔与鲁公对话,其中讲到孔子的先祖正考父“三命兹益恭”之事。大意是,正考父辅助宋国戴、武、宣三代国君,在三命之
四十年前,一场批林批孔运动声势浩大,就连才读了两年书的我辈,也不能幸免远离!写大字报,贴大字报,也是不亦乐乎,当然所谓的写,其实就是捡路边能认得的抄,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的抄,然后胡乱一贴,也算以实际行动参加了一次“革命运动”,想来好笑!但在那运动中,也是有点收获的!比如知道了“天马行空,独往
记得以前批林批孔时,录孔子一大罪,便是诛杀少正卯,并称其事发生,是封建地址阶级对新兴无产阶级的大肆镇压。时年幼不懂!今读《始诛》才明白,原是少正卯该杀!与孔子同时代,同教私塾的少正卯,作为鲁国“闻人”被杀理由有五:一是思想悖逆而险恶,二是行为邪僻而坚定,三是言论错误而雄辩,四是记述非正义的事物并十分
昨日写《始诛有感》时,信手写下了孔子杀少正卯是封建地主阶级对新兴无产阶级的镇压,总觉别扭,便搜肠刮肚想了很久,久久才想起,当时批孔,是讲奴隶主阶级对新兴地主阶级的镇压,特更正了!其实,无论谁对谁的整压,都是孔杀了少正,这应是事实!且杀得理由也未必如孔子那样冠冕堂皇,五罪聚齐!究背后实情,无非是商业竞
”吾日三省吾身”,那是曾子曰的。作为孔子弟子的弟子,其之所言,能被收入《论语》首篇《学而》第四章,可见其言或者说其思想对于阐述孔子思想之重要!对此章所言的基本理解,历来各人大抵相似,但对其根本思想的理解却是有别的。按南先生的理解,三省是为了做好学问,是通过每天用三件事来衡量的。但我的理解有不同,也极
人到中年,基本衣食无忧,也算幸事。但因依然行走江湖,与各等人为伍,有许多事情还是要细细斟酌的。人到中年,能否成夫子所言的“君子”,还是没把握。倒不在于别人如何评判,在于自己确实离“君子”标准甚远!如前文《成儒难,难成儒》和《再议成儒难》所言,夫子对“君子”的定义和要求较苛刻,无论在治学,待亲或处事等
按照《孔子家语~儒行解第五》的记载,孔子在收到鲁哀公的重金邀请,回到鲁国后的一天,鲁哀公到宾馆拜访了孔子,并就何谓儒者进行了探讨。孔子在一番长考后,回答了作为儒者的十三种标准,其中之一便是:“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程功积事,不求厚禄。推贤达能,不望其报…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这段话用现代文解释
做人难,做儒者更难!这或许是读《孔子家语-儒行解第五》最大感悟。原以为懂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基本道理,便离儒者近了,其实不然!按《儒行解第五》之阐述,作为儒者可有十三四条标准来判断,而要达到其中任何一条都有难度!如对儒者外表举止的判断,孔子如是曰:“儒有衣冠中,动作顺,其大让
约瑟夫·布罗兹·铁托,已去天堂34年。对80后、90后以及再以后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极为陌生的名字,而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或更前的人来说,这是耳熟能详的名人。“啊,朋友再见…”这首电影《桥》的插曲,可以唤起的是对那个机灵年轻游击队员的回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曾经风靡中华大地,记得当时的报纸连篇累牍介绍
人到知天命的份上,不应有悔!前些天,去了漕溪路200号,再次感悟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哀与无奈!看着那些大悲大戚的人,似乎有些漠然。人终究是要去往天国地狱的,谁也逃不过。或许这结局对逝者,是解脱!从此,不会再有对“三失”的懊悔。但对生者,或许会有无尽的超乎丧者之哀的悲哀。这悲哀,非
轻轻的你走了,正如你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与你作别一年的尘埃!篇篇微信短文,是浓浓情丝在翻腾!在时间的河里,只把无奈记忆。青青的发丝,是曾经无限的骄傲;在半百的岁月里,化作落寞的感慨!那慈目下的稚儿不是过客,是一生的凝聚,充盈在每一刻里,托举起无数的梦!美好!借一点儿子的张力,向更远的岁月满溢;带着
约半月,快过新年了!按习惯,总要清理一番的,也就从自己的办公的文件柜理起。柜子里除了书,就是报纸,文件是没有的,职业习惯,学过用过的文件或归档,或碎纸机碎了,不留一片纸的,省得泄了密,吃不了兜着走,何苦!所以柜子是很好理的,除了书留着备查在外,报纸是一概去了的。一年来留存的报纸数百份,原是要作剪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