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唐僧女儿国招亲的故事”脍炙人口,男女老少都爱听、爱看,特别是凡看过、听过此事之现代男性青年人对故事里唐僧有此艳遇羡慕不己,狠不得自己就是唐僧。但大家往往都认为这故事是虚构的,是传奇,现实中那里有什么“女儿国”呢,要有也只能在人们梦中吧。其实大不然,《西游记》里所有的故事都不是作者随意乱写的,大多数是作者亲身所历人和事,只不过作者把它加以夸张编成故事。自然,唐僧过“女儿国”时被“女儿国
《西游记》里是这样介绍“唐僧师徒渡通天河的故事”:唐僧师徒为了取得真经,一年到头不停向西天进发,也不知过了多久,这一天傍晚时昏他们来到一个地方,面前有一条大河阻挡他们西天取经的道路,不知其多浅多深、多长多宽,经过猪八戒凭他的经验扔石头探深浅;孙悟空跳到空中用他“火眼金晴”侦察,才发现这条大河又深又宽,十分不好过。随后孙悟空在岸边找到一个石牌,上刻“通天河”三个古篆大字,下刻着“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
《西游记》里有三个“紧箍儿”,别瞧它们不起眼,它们可大有来头,且还是十分强大武器呢。在《西游记》第八回文章是这样写它的来历:如来佛祖让观音菩萨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来取经,菩萨道:“弟子此去东土,有甚言语吩咐?”如来取出锦阑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说:“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又取出三个金紧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法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
《西游记》里面充斥许多宗迷信的观念和看法,如投胎轮回;因果报应;佛法无边等等,因此过去很多人把它当作一部宗教小说。这种看法当然是错误的,作者只是借用宗教里观念和术语来写故事而已,其根本目的是寓意他想说的事和道理,非真的要让人相信这些迷信东西。然而,现代读者大多数人虽意识到一点,却又错误认为作者这是表面宣扬宗教,实际上却反宗教。这个观点拥者甚众,非常有影响力。但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它也是一个极
《西游记》里面几乎所有故事都是虚幻的、夸张的,唯有“唐僧出世的故事”写得一本正经,故事里除了说唐僧是金蝉子转世这段文字,让人觉作者有迷信思想外,跟我国社会里戏台上唱得“公子落难故事”戏文差不多,也跟现代凄美爱情故事相似。那么我们读者该如何理解小说里这处“异”笔呢?首先,我们读者要认识到书中“唐僧出世及取经缘由的故事”是作者编造的。这个故事里除了玄藏(唐僧)这和尚名称及他去印度取经的事在历史上是真的
《西游记》里最精彩、最生动的故事莫过于孙悟空大闹地狱、天宫的故事,最能体现孙悟空反抗、斗争精神也是这几个故事。然而现代人由于时代久远而不知它们的真实意思,从而不约而同地将它们性质拨高了,认为这反映人民群众反抗封建统治的火焰,甚至有人还因此就认为《西游记》主题是反映农民起义。其实,这几个故事那里是寓意这些东西,这都是我们现代人不知作者生活时代的历史在想当然而主观臆测罢了。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大家,“孙
《西游记》里尽是幻笔,什么天宫、地狱;什么神仙菩萨、妖魔鬼怪等一些虚幻东西,但大家一看,隐隐约约知道那说得是啥,可是对书中“孙悟空学艺的故事”就有“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了,也不知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因为这个故事太神秘了,你看孙悟空师傅须菩提祖师神龙不见尾,他会是谁呢?是道教里神仙还是佛教里佛祖?如果不是,他怎么有那么大的本领,会教出孙悟空这么厉害的徒弟?为什么他明知孙悟空会闯祸,还要教他本领吗?为
《西游记》里主要角色有唐僧唐三藏、孙悟空孙行者、猪八戒、沙僧沙和尚和唐僧骑的白龙马(小白龙)。这些角色有的是人,有的是妖、有的是动物,可是他们都大有来头:孙悟空是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猪八戒是天蓬元帅;沙和尚是玉帝保镖卷帘将军;白龙马是西海龙王的太子;就连唐僧肉眼凡胎也是十世修行佛子。这些人出身是如此稀奇古怪,但我相信作者是不会乱写的,他们应该都有特定暗喻对象。弄清了,《西游记》写什么也就不是秘
《西游记》尽管从一出世就“大行”于世,就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而且数百年来一直拥有着比其它任何古典名著都远为广泛的读者群;但对它究竟是一部什么样性质的的小说,古往今来,却仍众说纷纭、歧见迭出;就是到了现在,竟也无一人的说法能得到公认,还是各说各话,各说各的理。其实那里有这么复杂呢,这都是论者把小说的文学性质和思想性质那么混为一谈,才会如此纠缠不清。解决它十分简单,就是把这部名著两种性质分开,这样做,虽
“法治”这一词在如今变得很热,可是大家一谈法治,就言必谈西方,好象只有西方才有法治,而我们中国人好像跟它不沾边似的。表面上确系如此,在几千封建社会历史里我国一直实行是“人治”,那里有什么“法治”可言呢!但是,在一小部份我国古代先进知识分子头脑里,却已很清楚什么是法制、什么是法治,《红楼梦》作者就是其中皎皎者。《红楼梦》里最能体现作者法治思想的是“金陵十二正钗”之一王熙凤和她大丫头平儿姑娘的故事。说
睛雯和袭人是《红楼梦》里两个很重要的丫头,作者虽仅将两人列为“金陵十二下钗”头两位,但花在两人身上笔墨非常多,不要说“金陵十二中钗”里除了香菱外所有人物比不上,就是“金陵十二上钗”里大部份人物也比不上。作者这种“厚此薄彼”的写法,让人看了难免一头雾水。本来,“金陵十二金钗”的分册和排名,大家已为此争得脸红耳赤,作者又这么写,更让大家“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啊!根据《红楼梦》里所写,“金陵十二金钗”分
有人说:《红楼梦》里事事皆“伏”。如果这个“伏”是指写作上的“伏笔”的话,那是不可能的,即使天才如作者,他也无法做到;如果这个“伏”是指“假语村言”,那这部古典名著确实如此。所谓“伏笔”,就是人们通常所说“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小说家为了使书中故事之间存在逻辑性、连贯性,往往在前面故事留下线索,以便让后面故事和之对应;所谓“假语村言”,就是用一个简单、通俗的故事来演化、诠释一个复杂、不易让人明白
《红楼梦》里有许多暗线。比如有薛宝钗选妃失败的暗线;有柳湘莲解救薛蟠的暗线;有贾雨村升官降官的暗线,但最大的暗线应该是书中一干人围绕“秦可秦真实身份”展开一系列政治斗争活动的暗线。这条暗线几乎贯穿书中大部份内容,把小说里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闲人、闲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作者非凡的匠心,让人见了禁不住拍案叫绝。大家总以为《红楼梦》里只是一本描写诸如“里港琐闻、家庭闲事”之类小事的小说,其实并非如此
问题一:《红楼梦引子》里最后一句“怀金悼玉”意思是指怀念薛宝钗、悼念林黛玉的吗?小说里第一“正钗”薛宝钗与男主人公贾宝玉有“金玉良缘”之说,当然可以用“金”来代替她;第二“正钗”林黛玉名字里有玉字,当然更可以用“玉”来作为她的称谓,但请不要忘了“金陵十二正钗”中妙玉名字也有玉字,如用“玉”来代“金陵十二正钗”中某一人,同样也可以用“玉”来代替妙玉。这样看来,“怀金悼玉”里“金”和“玉”如实指薛宝钗
大家都说《红楼梦》里无闲物、无闲句。小说里无闲物好理解,因为自春秋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所写伟大作品《离骚》起,“托物言志”就成我国古代文人创作的惯例,“芳草喻君子;恶物比小人”这样文章比比皆是。小说里无闲句就不了好理解,什么叫闲句;什么不是闲句,是很难说得清的问题。但我个人认为要判断小说里有无闲句,关键是看它在上下文语境中能否与其他描写互相对应,如能对应就不是闲句;如不能就是闲句。正因为如此,所以
“善伪”和“伪善”是有很大区别:一个是说一个人他善于伪装、掩饰自己动作和行为,从而不让别人发现他内心真实意图;一个是说一个人做的事表面上看是帮助人的好事,实则是害人的坏事。但这两者又是十分密切的,一般情况下,一个“善伪”的人必定“伪善”,一个“伪善”的人必定“善伪”,很少有例外的。《红楼梦》里第一号女主人公薛宝钗就是这样的人,她“善伪”和“伪善”的故事在书中比比皆是,但为了分清这两者的不同,我们还
《红楼梦》里有二个著名“诊医”的故事,体现作者具有相当深厚医学知识和才能,但我认为作者非想在此露一手,让我们读者佩服他的医学方面本领,而是有很深用意和含义在里面的。第一个“诊医”的故事出现在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里。故事描写贾家宁国府的少奶奶秦可卿生病了,有的医生说是病;有的医生说是喜;家人大多数以为是喜,后秦可卿公公贾珍的好友冯紫英推荐一个叫张士友的先生来给秦可卿看病。这张
《红楼梦》故事里主要人物有主人公贾宝玉(不成大器的读书人)、史太君(历史上高明统治者)、王夫人(统治者的贤内助,儒家代表人物,如历史上司马光等一些大儒者)和“金陵十二正钗”们(古代十二种著名学说)。可以看出,书中主要人物都是“假代”并非“实人”,既然连主人在书中都不是“实人”,那这些人的丫头们不用说了肯定也是“假代”非“实人”,她们分别“假代”她们的主人身上某种特点和特征,或者说她们只是一种寓意,
《红楼梦》是一部备受人赞誉的伟大小说,假如有人说《红楼梦》里有“误笔”的话,这个人要么就会被人当作是“疯子”;要么就会被人当作是说糊话的糊涂人。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读者明明在书中看到其中描写有不通之处,也只敢说这是抄书人误抄的,谁也不敢说这是作者写错。比如现在读者普遍都知道,在书中第三十五回里有一句描写说到贾政门生傅试有一妹妹叫傅秋芳的年龄,文章写她的年龄是二十三岁,大家都说这是抄书人抄错了,这里
有人说要评《红楼梦》就不得不提脂砚斋。他们的理由是:我们现在通行《红楼梦》版本就是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版本上略加修改而成,可以这么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与现行《红楼梦》版本相比,除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下有古人读书习惯上写的批语外,几乎差不多。另外,由《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我们还可以推出《红楼梦》这部名著在初流行时,还应该有《脂砚斋初评石头记》这样版本流行于世,再根据作者在《红楼梦》开篇所说,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