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是《红楼梦》里贾家为了迎接贾元春贾妃回家省亲而建的一座别墅。后来贾元春回家省亲时,赠名这座别墅为“大观园”。贾妃为此还题一首诗:衡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这就是“大观园”之由来。但作者通过小说里主人公贾宝玉梦境里所历,有意把“大观园”与之前出现文章里的虚幻之地“太虚幻境”联系在一扶,即在现实中是“大观园”,在梦境中是“太虚幻境”。有的人从文学写作角度
《红楼梦》里贵公子贾蓉是贾家宁国府的冢孙,是大坏蛋贾珍的儿子。我们读者在《红楼梦》前八十回原著里能知道的贾家从草头字辈人中,他是唯一娶妻的人。“家事消亡首罪宁”,作为贾家宁国府里第二号人,贾家的败亡跟他有直接关系。现在红学研究者和红学迷中相多的人己承认贾蓉的妻子—金陵十二正钗之一秦可卿有一特殊身份。她乃书中多次提到废太子忠义王老千岁的孙女,有的人认为是女儿,我认为孙女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两人年龄相
贾兰是《红楼梦》里一位重要角色,由于他在原著前八十回文章里年龄太小了,往往被读者所忽视。其实,他在书中露脸地方还真不少,且很多时候是与他母亲李纨这个角色描写互相出现的。按小说里说,贾兰是贾家荣国府的冢孙,是金陵十二正钗之一“老好人”李纨的儿子。由于贾兰的父亲—主人公贾宝玉亲哥哥贾珠早亡,李纨是寡妇守子,直至贾兰“爵禄高登”时,李纨这才“母以子贵”,带珠冠,披凤袄。其判词是: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
《红楼梦》里“金陵十二中钗”之一香菱,有些人把她当成“金陵十二中钗”之首,这种看法很值得商榷。为什么呢?原因一是:作者在文章里并没有这么说。在小说第五回中有一个故事描写道:有一次,主人公贾宝玉到宁国府玩,中午借宿在他侄媳妇秦可卿房间,结果梦游到一个叫“太虚幻境”的地方。“太虚幻境”主人“警幻仙子”带他到“薄命司”去参观,宝玉在里面翻看“金陵十二钗”上、中、下三本簿册,每本簿册有十二页画图,按名次次
《红楼梦》里贾家有个“老祖宗”贾母,她姓史,是己故贾家荣国公贾代化的妻子。这个人在故事里刚出场时,给人感觉她只是一个不时吃吃喝喝、到处游游逛逛糊涂老太太;到了原著文章后面,再也没有读者敢小看她了,她真是“高人不露相”啊!其实,作者在书中塑造这个精明、厉害老太太,就是要来表扬我国古代前期治国有方的统治者。这一点,从史太君这个名字就可看出来。“史太君”中“史”字表示“历史、过去”;“太君”二字表示对“
《红楼梦》这部千古留芳的古典名著,洋洋洒洒数十万字,容量之大,令人惊叹!可是就是在这部高容量、描写众多人和事的文章里,我们读者竟然找不到相相类似的一个故事、一个人物,甚至就连一件物品、一句话有相同或相类似之处地方也找不到。比如同是描写“惊艳”。书中庸医胡君荣见到尤二姐时是“魂魄如飞九天,通身麻木,一无所知”;花花公子薛蟠见到林黛玉时,文章是这样描写:忽一眼瞥见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那里。又比如主人
我们古代知识分子大部分人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不是每个人都是那么幸运,一生中能有机会让他去施展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的人少之又少,得不到机会施展自己才能的人,又不甘自己平生所学和才智随着自已无所作为而随风飘逝。于是他们就会在他们诗、文中、在他们与人谈话里千方百计要把自己所学和才智表现出来,《红楼梦》作者亦是如此。在书中,他描写“贾家”就是“假的家;真的社会”,贾家众多主人和佣人就是社会管理者
《红楼梦》写什么,大家分歧很大,但不论它写什么,里面有大量故事和情节涉及到如何教育儿女的内容,却是千真万确。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作者是位惜墨如金的人,象这样人,他在自己书里写这么多有关教育子女的故事和情节,目的肯定很明确,是想要通过这些量故事和情节来表达他自己一些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这一点,大家无需置疑。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人们,一般推崇“严师出高徒;棍棒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当然
我们大家在读《红楼梦》时,总觉书中贾家“阴盛阳衰”—贾家“男人们”个个不成才、不成器,比贾家的“女人们”差远了。我刚开始还认为作者这是在为古代妇女抱不平,所以在书中将男人进行“丑化”处理;后来随着逐步深入了解作者创作意图,才知道作者根本就无此意,这都是我们读者在想当然而已。“男人”这个称谓,一般是指已结婚、生子的男性。在书中贾家尚活着的“男人们”并不多,曲指可数。荣国府有贾赦、贾政和贾赦儿子贾琏;
《好了歌》出现在《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故事里。故事说姑苏(今苏州)有一仕绅甄士隐爱女英莲被拐、家中又遭大火之后,家道败落不得不去投靠他的岳父,可是所靠非人,不但家道更加败落,连他本人也疾病缠身。一天,他出门散散心,看到一位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是: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
众所周知,《红楼梦》作者是一位“惜墨如金”的写作高手,传说《红楼梦》里面句句都非闲句、字字有出处,作者是否如此厉害呢,我不知道。但我却知道小说里所有戏目名称都不是乱取的,这些戏目名称在故事里能发挥特殊作用,作者想用之来大做文章。对于这一点,我倒很确信。俗话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人的一生的确就象一台戏似的,刚开始时,你方唱罢我登台,底下看戏的人乱嗡嗡一大片;到最后剧终了,唱戏的、看戏的都作鸟兽
平儿是《红楼梦》里“金陵十二正钗”之一王熙凤贴身丫头,在贾府她比她主人王熙凤更受下人们喜欢和爱戴,可见平儿这人不简单。大家都知道,《红楼梦》里所有故事都是寓言故事,故事里的人物也不是“实人”,而是“假代”。人物王熙凤假代“法家”,作为王熙凤贴身丫头平儿自然也是如此,她“假代”法家一项重要主张。对法家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法家最主要主张就是“法治”,即依法办事,而依法办事讲究的就是“公平、公正、平等”。
《红楼梦》里人物薛宝琴形象十分异特,我们读者都认为她应该是“金陵十二中钗”中第一钗,可是作者却对此做模糊处理,既不说她是,也不说她不是;我们读者都认为她在后来应该嫁给主人公贾宝玉,可作者却把此写朦朦胧胧,象谜一般,让人觉得是又不是。作者这么写到底是为什么呢?以往我对此百思而不得其解,后来我弄清“金陵十二钗”之谜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这么写,不是他想跟我们读者玩“捉迷藏”游戏,而是他不得不这么写,
作者创作《红楼梦》最大意图是什么?一个人的意图就是一个人的动机和目的。有的人写小说,就是为了赚钱;有的人写小说,就是为了出名;有的人写小说,什么也不图,就是为了好玩。前二种情况多,后一种情况少。但这几种情况想套在《红楼梦》作者身上看起来有点不太合适,因为作者创作的目的显然不是这些东西。有人会说:别听那些写小说的人自吹自擂,这世上的人做什么事还不是为了“名利”两个字,不为名,不为利的人还没生出来呢!
林小红和柳五儿是名著《红楼梦》里两个小丫头,很多读者可能对她们这样人物并不十分在意,认为她们俩只不过是两位无关紧要的丫头,但实际上这两人故事在书中还是比较多,相当有分量,从中可看得出来作者是要用之来说许多内容。林小红这丫头,小说是这样介绍她的出生和经历的。她是贾家荣国府老管家林之孝之女,原先她不是主人公贾宝玉身边的丫头,后来由于为贾妃回家省亲而建的“大观园”成为宝玉和他姐妹住的地方,需要大量人手,
秋桐和宝蟾这两个名字,人们一看就知道她俩是一木一物。古人喜欢用动植物和花草给他们孩子和丫头取名。一方面寓吉祥之意;一方面叫起来顺口。唯一不足是重复的多,不过古代交通不便,人们交际范围窄,并没有造成不便之处;若换在现代,这么做可就不行了,非乱套不可。这里我说秋桐和宝蟾是两个人,她们是名著《红楼梦》里两个小丫头,名不见经传;出场次数也不多,我把这两人放在一块,是因为这两丫头在小说里有一共同特点:她们都
《红楼梦》是这部备受世人的赞誉的名著,但金无足赤,《红楼梦》亦不例外。它最受后人诟病的是小说里有许多“迷信”的故事,现代人大多数是无神论者,难免会对这些“迷信”的故事不以为然,进而推断出作者的思想境界不高。可是作者真的如他们想象那样“思想境界不高”吗?说实话,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随着岁月飞逝,年龄虚长,我的看法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我对《红楼梦》里“迷信”的故事,不但不再认为这是作者头脑
趣淡《红楼梦》里写得那些“吃茶”的事吃茶,现在叫喝茶。“吃”和“喝”两字差别不大,两者方法却大不同。古人是把茶叶放进炉里熬的,然后把茶水和茶渣一块倒入杯里,连同茶渣一块吃的;今人是把茶叶放入壶里用开水沏,然后把茶水倒入杯里喝的,古今这两者“品茶”方法的不同,直接反映在两者“品茶”用的器皿上。不信你看《红楼梦》里只写名贵的杯,却无名贵的壶;现在我们只知道有名贵的壶,如紫砂壶、玉壶等,却不知有名贵的杯
《红楼梦》里“金陵第十二正钗”最后一钗秦可卿身上有许多矛盾之处。她表面身份是弃婴,被小官僚秦业所收养,长大后嫁给贾家宁国府冢孙贾蓉为妻,死后却有王公贵族、官僚豪伸来祭奠她;她生活侈靡腐烂,作者却觉她“薄命”可怜。不过,当我们读者知道她原是废太子忠义王之后,她身上这些看起来不合理描写也就得到很好的解释。死后,王公贵族、官僚豪伸来祭奠她,这是她出身高贵,有皇家血统;她生活侈靡腐烂,那是环境所逼,非她想
《红楼梦》里“金陵十二正钗”之一妙玉,如按文章所明写看去,她的身世、归宿平淡无奇,且顺理成章;实际上,她的身世、归宿很出乎人意料之外,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最让人跌破眼镜。由于《红楼梦》原作者在妙玉这位特别金钗(带发修行)身上明的着墨不多,再加上狗尾续貂的续书对她明显忽视,妙玉的形象在我们读者脑海里不是那么鲜活,反而有点模糊;要说印象最深的,是觉得她太可怜了。不是吗?一个带发修行贵小姐竟落到被强盗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