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1月,萨特开始服兵役。先是在圣西尔军校集训,当气象兵,测风速。开始这里对行动限制得很严,波伏瓦去军营看过他一次。在她的印象里,他的穿着打扮活像个囚犯。以后,他的行动自由一些,她每星期看他三四次,黄昏时在圣西尔见面。他在车站等她,然后一起吃饭。军营离车站还有两三哩远,分手前她回过来送他到半路,然后再转身奔向车站,赶9点半最后一班火车。一次,波伏瓦误了这班车,只有走回凡尔赛。她沿着漆黑的公
在波伏瓦之前,萨特还爱过另一个女人,另一个西蒙娜,西蒙娜─卡米耶·桑。虽然现在他们之间已经没有那种亲密关系,但萨特常在波伏瓦面前提到她,对她的优点赞不绝口。此前,她还从马厄那里获得对卡米耶的称赞,马厄也是图卢兹人。这样,在波伏瓦的印象里,卡米耶虽然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却在许多方面比自己高出一头。这使她很不舒服。于是她想了解卡米耶,去看了卡米耶的演出。舞台上的卡米耶同别人介绍的形象有很大差距。一头淡黄
假期波伏瓦照例回到利穆赞度假。处于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是不能长久分离的。萨特来看她,住在旅馆。为了避免外人议论,他们在远离市区的郊外见面。这是以前波伏瓦常来感受孤独的痛苦之地,现在成了欢乐相会的场所。他们坐在草地上促膝交谈。刚开始波伏瓦还带上书,或准备散步,后来发现时间根本不够用,他们有无穷无尽、永远谈不完的话题。他们一大早就见面,中午波伏瓦回家,萨特则到路边一个鸽棚取一些奶酪和点心吃。那是波伏瓦请表
“从现在起,由我来负责照护你,”萨特把考试结果通知波伏瓦时,满怀豪情地这样说。在以后准备口试的半个月里,他们除了睡觉,几乎没有离开过。他们在备考之余,与朋友相聚,看电影,更多的是两人在咖啡馆里一连好几个小时的谈话。他们越是接触得多,就越是感到熟悉,感到似曾相识──原来,那是在他们各自的梦想里见到过的。正所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萨特自母亲再婚后一直有着感情的失落。他一度
波伏瓦当然注意到,马厄是那个巴黎高师有名的“三人帮”之一。但直到现在,波伏瓦对那两人还不认识。不知是什么心理,马厄单独碰见她时,对她很热情;如果是同萨特或尼赞在一起,看见她时就好象没瞧见一样,不理不睬。这让波伏瓦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同时对那两人更加好奇。这两人中,给波伏瓦印象更深的是萨特。因为人们对他的非议也最大,把他说得跟恶魔一样:酗酒、好色、放荡不羁,还把水弹打在同学身上。而波伏瓦确实看到萨特
斯宾诺莎(1632-1677)出生于阿姆斯特丹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家人告诉他,其祖先原本在葡萄牙,为了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信仰上帝而离开了那里。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穆斯林教徒被驱逐,宗教裁判所建立起排斥异教的统治,那些非基督教徒的日子很不好过。荷兰经过了宗教改革,并且同西班牙的残暴统治作斗争,这样就给那些受迫害者提供了一个避难所,阿姆斯特丹成了犹太人大家庭所在之地。斯宾诺莎就是在这里接受早期教育。斯宾诺
就一般哲学而言,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在英国经验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尽管他属于经验主义,在数学方面也很在行,同伽利略和笛卡尔都有联系。这样,他就能够明白演绎方法在科学中的作用,对科学方法的理解更为全面,这是培根所不及的。霍布斯童年的生活很不幸。他的父亲是一个教区牧师,性格粗野,头脑糊涂。霍布斯很小时,他父亲就失踪了。幸亏他的叔父没有孩子,就承担起抚养侄子的义务。霍布斯十四岁进入
在北方,最了不起的人道主义者是鹿特丹的埃拉斯摩(1466-1536)。在二十岁以前,他的父母都去世了,这似乎对他上大学产生一定影响。监护人把他送进一所僧侣学校,以后又去了斯德恩的奥古斯丁修道院。早年的这些经历使得埃拉斯摩对经院哲学充满憎恶,因为它严密苛责、毫无想象力,对他的精神活动造成极大伤害。1494年,冈伯雷主教让埃拉斯摩做他的秘书,这样才摆脱了长期的隐居生活。以后埃拉斯摩多次出访巴黎,但这时
雅典人苏格拉底是一位大家熟知的哲学家,但他的生平我们知道的却极少。他生于公元前大约470年,是雅典公民,家里并不富裕,但他从未把心思用在发财上。他最有兴趣的事情就是跟朋友和其他人讨论问题,还给年轻人讲授哲学,但他跟那些智者不一样,他讲课是不要报酬的。喜剧家阿里斯托芬曾在自己的戏剧中拿他开玩笑,可见他当时在雅典一定是个公众关注的人物。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以叛国罪被处以死刑,服毒而死。苏格拉底其它
赫拉克利特的全盛期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末。他的生平,除了知道他是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外,我们几乎是一无所知。由于他的著作只有极少的残篇留存,我们在把握他的思想上有相当难度。赫拉克利特说话带有一种预言家的味道,语言精练优美,有着不少生动的比喻。在谈到永世轮回时,他说:“时间就像一个玩跳棋的孩子,而国王在使用权力时就像孩子一样。”对于那些感觉迟钝的人,他用这样辛辣的语言来予以挖苦:“一个愚笨的人即使在听,
纪晓岚得到乾隆的旨意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黛娜,告诉她情况。可到巴彦弼府中一问,在他陪乾隆期间,黛娜又到她师傅天山神尼那里去了,说大概得半个多月回来。纪晓岚向巴将军转达了乾隆的旨意,巴彦弼真心为他高兴:“先生来这里两三载,我们已是莫逆之交,先生在学问上可以为我师,在军务上是我的左右臂。我是舍不得先生走。但从前途计,又为先生离开这里感到高兴。为国家整理故籍,总编千古未有之鸿篇巨制,成不朽之功业,尤为可
随着扎扎的去世,西蒙娜的一个时代结束了。扎扎是西蒙娜少女时代唯一的朋友。除了书籍,只有扎扎。没有扎扎,她的生活将会多么暗淡!同扎扎的交往,使她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也由此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西蒙娜晚年回忆说,如果没有扎扎的友谊,她很可能变成一个刻薄多疑、生有怪癖的少女,这样,当随后爱情和友谊的机遇到来的时候,她会是一个什么态度,就很难说了,也许她会让一个百年不遇的机会白白错过。扎扎之死是西蒙娜一
这时西蒙娜的好友扎扎正面临一场严重危机,最后以她意想不到的结局而告终。西蒙娜的好朋友梅洛─庞蒂由于西蒙娜而认识了扎扎。梅洛─庞蒂和扎扎倒很对路子,两人一见倾心,没过多久就陷入热恋之中。本来勒夫人一家对梅洛─庞蒂这小伙子,从外表到谈吐到教养都是很满意的,认为两家也算门当户对,打算同意他俩的婚事。谁知在照例的婚前家庭调查中出了问题。梅洛─庞蒂的父亲是一个海军军官,常常远航长期不归。于是梅洛─庞蒂的母亲
西蒙娜和马厄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西蒙娜越来越喜欢他,而通过他又越来越认识到自身的特点。别的人不会给她这种感受。他们走出图书馆时,马厄说:“哎,你走得好快呀!好象我们要赶着去哪儿似的,不过我喜欢这样。”于是西蒙娜发现了自己走路的特点。听到她说话,马厄说:“你的嗓音有些嘶哑,但很好听,让人觉得很舒服。”于是她又发现了自己的嗓音。西蒙娜开始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马厄看到后会仔细端详一番,然后评价道:“这种新
西蒙娜在大学校园结识了一个新朋友马厄。他就是萨特“三人帮”当中的一员。平素他不与校园的其他人来往。这三人中只有他听布兰斯维克教授的课,恰好西蒙娜也听这门课。马厄身材高大,一头金发,红润的脸膛焕发青春的活力,使他在一片灰色的同学群中显得十分出众,引起了西蒙娜的注意。而且跟那些一本正经的学生不同,他在课堂讨论中发言总是带着一种嘲讽的语气,说些类似玩笑的话,让她也很开心。而听课的女同学本来就不多,西蒙娜
现在西蒙娜不再去酒吧消磨时间了。她想起来甚至还有一种厌恶的感觉,因为那里毕竟是下流场所,虽然她对于所谓的理性精神是轻视的,涉及到性欲、肉体一类问题,她仍然十分禁忌。她在扎扎家结识了一个女朋友叫斯特芬,波兰人,是大学生。斯特芬假期在扎扎家帮工。她们的关系很快就密切起来。斯特芬有个男朋友叫热拉西,是西班牙人。一次,他们三人在一起时,杰拉西指着房间的一幅裸体女人素描对西蒙娜说:“这画的是斯特芬!”西蒙娜
我认为惩罚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大的,我甚至怀疑使用严厉惩罚的必要性。这里我把斥责也算作惩罚。其实最严厉的惩罚应该是自然地表现出愤怒。有几次我儿子对他的妹妹态度粗暴,他母亲就以高声大叫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儿子开始哭了起来,直到他母亲去哄他才安静下来。母亲的态度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以后对妹妹的态度就好多了。有几次,他非得要我们不能给他的东西,或者破坏妹妹的游戏,我们对他进行了较轻的惩罚
在幼儿园常能看到一种情况:如果由着性子来,大孩子就会去抢小孩子的玩具,还希望得到大人更多的注意,并且只想满足自己的愿望而毫不顾及较小孩子的情绪。一个人的自我就像气体一样,如果没有外界的压力,就会无限地膨胀。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外部压力变成孩子的习惯和观念,使他们具有同情心,而不是将外部压力变成责骂和惩罚。我们要让孩子具有的是公平的观念,而不是自我牺牲的观念。任何一个人在世界上都有他自己的权利,维
道德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培养诚实的习惯。在我看来,诚实不仅表现在语言上,还应该表现在思想上;甚至思想上的诚实更加重要。一个人有意识地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说谎,这肯定是不好的;而更坏的是,他首先无意识地欺骗自己,然后想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合乎道德的。实际上,不诚实几乎都是由恐惧造成的。从不感到恐惧的孩子必定是诚实的,这倒不是由于道德教育的结果,而是因为他从不知道不诚实为何物。那些从小接受合理教育、受到
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是讨论父母和老师怎样培养孩子品德的问题。其实一个孩子品德的培养,只有在其他孩子的配合下才能实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对这一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说,在大学期间有年龄相仿的朋友,是十分重要的。刚出生几个月的婴儿,并不需要同伴,而在九个月后,同伴对他们的好处就开始显现出来。在这个年龄段里,年龄较大的孩子开始起作用了。一般来说,在一个家庭里,第一个孩子在学走路和说话方面要比其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