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同“图卢兹”的爱情之后,萨特经常做一个关于性和爱的梦。这个梦在他的印象之中是如此深刻,他到了70岁还能够清晰地把它回忆出来。……他觉得自己仍是现在的年龄,但好象又变小了,因为是光着大腿:那个姑娘,金发碧眼,秀美异常,好象在哪儿见过,但不是实际接触过的任何一个女性。她好象跟他年龄相仿,又仿佛还很小,她也光着大腿。……他们在玩滚铁环。他拿着带钩的铁棍,她拿着铁环。她把环使劲往前一送,他立即飞身
他们别离的这半年,只有通过鸿雁传书来表达彼此的思念之情。萨特在信中称卡米耶为“图卢兹”,拿地名做了她的绰号。他告诉“图卢兹”,他正在筹集明年来看她的路费。本来他同尼赞一起翻译了一本心理学的书,可以从中拿一笔钱,但现在他俩闹翻了,这钱不能作指望。为了攒足路费,他接了一个家教的活。他在巴黎大街上游逛时,从来不花钱;最大的奢侈就是允许自己一星期看两三次电影,买最次等的票,3法郎一张。即使这样,临到复活节
1924年秋,萨特以第七名的成绩的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哲学专业。第二年9月,他去蒂维尔参加一个表姊妹的葬礼,很快落入情网之中。萨特头戴一顶大帽子,那是继父的;身着一套黑色服装。他的打扮、风度和气质吸引了参加葬礼的一个年轻姑娘的注意。她叫西蒙娜─卡米耶·桑,图卢兹人,是一个药剂师的女儿。卡米耶一头淡黄的头发,面容秀美,身材婀娜,尤其是那一双眼睛,充满灵气,顾盼有神,看人时透出万种风情。她的黑色裙服里
如果发展到极端,被迫害狂就是一种精神疾病。有些人幻觉他人企图杀害自己,囚禁自己,或者施以其它方式的侵害。由于想要保护自己免遭幻觉中迫害者的侵害,他们往往会采取一些暴力行动,因此,对他们的自由应该给予一定的限制。不过这里我不想讨论这种极端的形式,这是精神病学家的事情。我要考察的是一些比较温和的形式,它们往往是一个人不幸的根源。它们还没有发展为明显的精神病症状,只要有这种毛病的人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
怎样消除精神疲劳,是当代生活中颇为难办的一件事情。首先,那些在城市工作的人,在其全部工作时间,甚至包括上下班时间,都是处在噪音的包围之中。他们有意识地不去注意这种噪音,然而在其无意识中,这些噪音仍然使得他们感到紧张,造成精神疲劳。还有一种造成疲劳的原因我们往往注意不到:这就是陌生人的不断出现。人跟其它动物一样,对于每一个陌生的同类都要进行观察,从而决定自己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当人们在高峰期坐地铁时,
罪疚感的根子在无意识这一层面,它很难在意识层面显现出来。在意识层面,有些行为被毫无道理地指斥为罪恶行径。一个人在有这些行为时,他感到自己有罪,但这罪到底是什么,他也说不清楚。他希望自己能够摆脱这些罪恶,他很尊崇那些没有罪恶的人,但十分遗憾地认为自己成不了这样的圣人。实际上,他所相信的神圣之物在平常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生活中他总是有一种罪疚感,感到自己跟世界上一切美好之物都毫不相干,只有在
嫉妒是人类最为普遍的固有情感,也是最容易导致不幸的一种情绪。嫉妒者希望他人不幸,在不会受到惩罚的情况下他甚至会为此而采取行动,同时他自己也因为嫉妒而遭受不幸。他不是由于自己拥有某个东西而快乐,而是由于他人拥有某个东西而痛苦。如果能够做到,他会为此去剥夺对方的优长之处,好像这样一来,他自己就变得更为优秀一些似的。如果任由这种情感滋长,就会对任何一种优秀道德甚至特别技能造成致命的破坏。为什么那个医生可
如果随机问一个美国人或者一个英国商人,导致其生活不幸的最大根源是什么,他一定会说:生存竞争。这确实是出自其内心的话。这话也对也不对。商人们所说的“生存竞争”,其含义并不准确。我们可以想一想,属于他们这一阶层的人,有几个是饿死的?一个商人如果在竞争中破了产,他以后的生活条件其实比一个连破产资格都没有的穷人好得多。因此,他们通常所说的生存竞争,其实是追求成功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中,他们害怕的不是第二天早
我们任何一个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必须通过工作才能存活下来,因此,这里就没有必要强调努力的重要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仅仅解决温饱问题,还不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幸福,他们还需要有成功的感觉。有些职业例如科学研究,一个人的收入并不太高,仍然可以得到这种成功的感觉;但对于多数职业而言,一个人的收入成为衡量其成功程度的唯一标准。这样一来,由于竞争,这个世界上能够获得明显成功的只是极少数的人。因此,适当的
1945年,学校新来了一位数理化老师,就是以后的老伴老黄。他那一年才二十五岁,教书非常认真,课讲得很好,待人和气,学生都喜欢他。他一米八的个子,瘦长瘦长的,现在看起来是标准个,那个年代觉得太高了。再穿上他哥哥给他的一件皮夹克,有时他手做动作比划时,简直像个机器人。一向调皮的我感到很有趣,一次下课后我就站在讲台上模仿着做他的动作,大概学得很像,同学们哄堂大笑起来。他来校后不久家中就遭遇了极大的不幸。
自从日机轰炸以来,物价不断上涨,苛捐杂税增多,我的家境是每况愈下。大嫂病逝,扔下一个女儿,大哥又娶了一个大嫂,并与父母分家,搬到上清寺另过。家里只有父母带一个学徒惨淡经营。父亲肯定不会让我继续上学。他的意思是要我报考邮局参加工作,我没有答应。正好这时重庆市立师范开办,开始招生,我报了名,考上了。读师范不需要花钱,每月发给学生二斗三升米和菜金,每年还发一丈五尺布做衣服,我的基本生活可以不依赖家庭。所
小学毕业时我还很小,十一二岁。我想继续读书。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我还真的回答不上来。那时我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宏大理想。大哥只读了几年私塾,就跟父亲一起做生意;二哥小学毕业就当了工人。作为一个女孩子,父亲会让我去读中学吗?不过女孩子在这方面也有一定优势。在那个年代,十一二岁的女孩子能够干什么呢?饭不需要我去做,生意也不好叫我做得,也不好叫我去当工人,我在家里派不上用场,成了多余的人。我本能地想继续
当你从长江下游坐船到重庆时,在离重庆几十里的地方,可以看到一座塔矗立在江北岸的山丛之中,山脚下是一片片水田。从其中穿过去就是我的家,地处重庆江北县一个叫溉澜溪的小镇。靠着水田有几排简易的砖瓦平房,我家占了其中两间。跟其它人家不同的是,这两间房的门前有一棵大的橙子树(即柚子树,我们这里称柚子为橙子),门口还搭了一个凉亭。父亲在贵州写信给家里,信封上的地址就写“四川省江北县溉澜溪洋火作坊对面橙子树凉亭
序父亲去世半年后,我接过母亲递来的文稿,厚厚一扎,大约十万字,沉甸甸的。这半年来,母亲一直在写关于她和父亲生活的回忆录。浏览这些文字,我感到十分欣喜,还有一些惊讶。母亲中师毕业(工作后参加函授学习,获得华中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本科文凭),从小酷爱文学,具有创作文学的功力,但她现已年近九十,一生主要在厂矿企业从事统计等技术工作,从未写过文学方面的东西,初次动笔,竟能写得如此生动明晰,错落有致,大大超过
回巴黎后,萨特博览群书,常有一些独特的思想从脑海中汹涌而出,来不及整理。一次他在地铁候车,目光漫不经意地四下扫射,忽然发现眼前不远处有件东西,他过去拾起来一看,是一个笔记本。这个笔记本是米迪栓剂厂制造,供医生用的,上面按字母的顺序排列页码。笔记本中什么都没有写。“好,我正好用它来记下我的思想,”萨特高兴地自言自语道。以后,凡是一个思想是由C字母开头,他就把它记在印有C字母的页码上,如果是R开头,就
在这次性启蒙之后,萨特开始有了较多的异性接触。寄宿生有较大的独立性和活动自由,星期四不上课,萨特常跟朋友们聚会,有姑娘们参加。她们是那些较低阶层出身的女孩子。其中还有亨利四世学校看门人的女儿。她们乐于同这些较高阶层的青年人交往。他们在一起谈话、聊天,吃东西。姑娘们唱些俚语俗曲,小伙子们也跟着唱。有的还大声朗诵自己即兴写下的诗。但这只是游戏开始的节目。等到吃够了,唱够了,这些小伙子和这些大姑娘就一一
萨特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在拉罗舍尔时他没有任何异性朋友,初来巴黎也没有。性本能的作用、异性交往的缺乏,使他模模糊糊有一种同性恋倾向。在学校寄宿,他有时冒险去脱同寝室男孩子的裤子,那孩子吓得不行。其实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没有明确的性要求和性行为,只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冲动。这是长期缺乏异性接触和交往,又有了同性接触后的一种自然的反应,也是一种性饥渴吧!有意思的是,虽然他同尼赞的
萨特在亨利四世学校与尼赞重逢,他们很快就恢复了友谊,而且比原先更加深厚。他俩都酷好读书,有志于写作,甚至在外表上也有某种相似之处,有时同学稍不留神就把他俩认混了。大家都称他们为“两位一体”,公认这一对伙伴是班上最优秀的人物,将来一定有远大前程。尼赞比萨特更能突发奇想。一天,他对萨特说:“我!你!咱俩都是超人!”萨特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称号。尼赞为了表示与众不同,还给两人各起了一个闪特族的怪名。他叫R
萨特在拉罗舍尔呆了3年多,现在上2年级了。这时,他已经习惯了新的环境,跟同学的关系也变得正常起来。小孩子的适应能力毕竟是很强的。到后来,他甚至开始有点喜欢这个地方了。而这时,家人因“偷钱事件”怕他继续“学坏”,就让他回巴黎,重新在亨利四世公立学校上学。回到巴黎萨特是高兴的。不论怎么说,可以不跟继父朝夕相处,这是最大的解脱。离开继父那个生活环境对他总是件好事。“夺母之恨”和压抑感虽然较前淡化了一些,
有一句成语或一句话我们很熟悉:就是“刮目相待”,或“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但典故出自何处,那就不一定人人都知道了。这是关于吕蒙的故事。吕蒙年少时不读书,到后来管事时,不能写,只有以口代笔面陈大事,很不方便。同僚们在这一方面都不怎么瞧得起他。如鲁肃就是这样的。后来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发愤读书学习,专心致志,不知疲倦。他所读的书种类之多,范围之广,连那些老先生都无法相比。鲁肃代替周瑜领兵后,路过吕蒙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