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要求吕蒙和蒋钦加强读书学习,因为他们已经当权管事。当权和不当权是不一样的。不当权的人,事情做的好坏主要只关系到他一个人,对于全局影响较小。当权者所作所为事关全局,有时成败往往关系于他的一念只差,责任重大。相对而言,在素质上,在品行修养上,在办事能力上,对于当权者都有更高的要求。而这些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学习。处高位掌大权的,要胜任所承担的职务,就必须有相当的学问修养。就吴国而论,孙权本人
从史料上看,孙权是熟悉和了解很多典故的。这说明他读了很多书,并且都读通了。其中比较专门的是论郊祀驳匡衡。吴嘉禾元年冬,群臣因孙权没有举行郊祀,上奏说:“吉祥的兆头频频出现,远方之国慕义而来。天意人事,前后都完备了。因此应该进行郊祀,以承天意。”孙权回答说:“郊祀应该在国土的中心地方进行,现在不在这样的地方,那么在哪里进行呢?”群臣回奏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者以天下为家。古时周文王、周武王就是
孙权在位时,对撰写本国历史的事情十分重视,曾下令让丁孚、项峻专门负责编写《吴书》。而蜀国立国的时间也不算短,却没有安排《蜀书》的撰写工作。在这一方面,诸葛丞相似乎要比孙权略逊一筹。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作为开国君主的孙权远大的眼光。人类之异于其它动物,就在于人类有文明史,即透过文字记载和延续下来的历史。这种史书撰写工作不仅有功于当时,而且是整个人类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不朽的价值。开国君主中有
从人类本性的角度看,为人父母在心理上可以获得最大和最持久的幸福感。这一点对于女性来说尤其是这样,不过对于男性来说也比现代人通常认为的更为重要。就我个人而言,成为父亲的幸福要比我体验的其它所有幸福都大得多。如果一个男人或女人为环境所迫而放弃了这种幸福,一定会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从而产生一种深深的不满和疲乏,而别人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个人在青春已逝之后还想感受幸福,就必须觉得自己并不孤独,生命还会继
这里我想讨论一下人们对于自己主要活动之外的兴趣。不少人很容易产生忧郁、疲乏、紧张等不良情绪,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很难对那些似乎跟自己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东西产生兴趣。他们只对作为主要活动的东西(例如工作)感兴趣,只要头脑是清醒的,就在不断地思考与此有关的问题,甚至为此而产生焦虑情绪。这样下去,除了睡觉就在不停顿地思考同样的事情,久而久之,就容易发生疲劳,对事物的洞察力减弱,性情烦躁,人的精神状态失去
工作究竟是幸福之源,还是不幸之源,我们还不能给以完全确定的回答。有许多工作确实十分单调,工作过于沉重也使人难于承受。但我认为,如果工作不是太重,就多数人而言,哪怕是单调的工作也强过什么事都不干。从工作性质和工作者的能力看,我们可以把工作分为多个层次,有最单调乏味的漫不经心的操作,也有最令人快乐的专心致志的研究。许多人从事的工作本身没有什么乐趣可言,即使这样的工作也有其好处:首先,他们不必自己作出决
从一开始,男女平等的要求就不仅关涉到政治事务,还与性道德有关。传统女性性道德的形成跟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害怕在道德上遭受谴责,二是害怕未婚而怀孕。第一个因素因传统道德观的滑坡而式微,第二个因素因避孕药的发明而被消解。传统道德往往会凭借惯性来维持其影响,而战争的爆发从根本上动摇了了它的存在。现在那些主张男女平等的人不再像三十年前一样,只是着眼于惩罚男性的罪恶,而将重点放在要求女性也具有以前男性才有的那
只要一个社会特别重视有身份女性的性道德,那么婚姻制度必然会用另一个东西来作为补充,这就是卖淫;卖淫其实可以算作婚姻制度的一部分。大家都熟悉莱济的那句名言:娼妓其实是保证我们家庭、妻子和女儿干净清白的洗洁剂。他说话的方式以及情感是维多利亚式的,但他说的事实是无法否认的。道德家们十分反感他的话,对他进行了严厉斥责,但他们也无法证明莱济的话是错误的。道德家们认为,如果男士都听从他们的教诲,那就不会有卖淫
在拉罗舍尔,萨特失去了宗教信仰,成了无神论者。这是突然一下子发生的。在这之前,对上帝的无信仰已经潜存着。家庭环境埋下了这种缺乏宗教信念的种子。查尔是新教徒,而外祖母路易丝信仰天主教。他们对上帝都不是很虔诚,常常在饭桌上拿对方的宗教信仰取笑。每当这个时候,路易丝会小声对查尔说:“嘘!轻点声,小心普卢听见!”其实小萨特早就听见了。母亲也没有什么确定的宗教信仰,只有一种模模糊糊的宗教感情,想藉此来排解自
在拉罗舍尔,萨特几乎没有同异性接触的机会。这是芒西先生的生活习惯造成的。他认为像萨特这样大的男孩子只应该同男孩玩。而且凑巧的是,在芒西先生的交往圈子里,那些同事都没有跟萨特年龄相当的小姑娘。现在萨特既不能像在卢森堡公园那样,用手动木偶去引诱小姑娘,也没有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来抚弄亲吻他。有时他能见到几个同母亲来往的成年女性,但她们从不对萨特作出爱抚的举动,他对她们只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受。一个偶然的机
偷钱这事对萨特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家人对他的态度,使他进一步疏离家庭。而他在学校的处境,一点也不比家里好。萨特初来拉罗舍尔,口音跟当地同学不一样,生活作派也很不相同。他们都喊他“巴黎佬”,他在班上显得十分孤立,几乎没有朋友,在亨利四世学校时那种融入集体的感觉消失不见了。这时正是“一战”打得热闹的时候,男人们大都上了战场,孩子们也都习惯于暴力,甚至以使用暴力为荣。有些男孩手持匕首,追打着自己的母亲,以
这事发生得有些偶然,但也有着必然性。一个早上,萨特在家闲坐,感到无聊,不经意间碰了一下芒西夫人的钱包。那是装每月的伙食费和零用钱的。萨特下意识地打开它,里面满是纸币和硬币。萨特望着这些东西出神,犹豫再三,终于有点胆怯地从中拿出1法郎,拿出2法郎,……然后带着钱去了大点心店,给自己买了一个罗姆水果酒心蛋糕。有了第一回,就不愁没有第二次。萨特常在芒西夫人的钱包里拿钱。到后来,萨特手中已经有了70法郎。
普卢的童年就这样过去了,有如潺潺溪水,静静地流淌,没有波澜。1917年4月,发生了一个根本改变普卢生活的事件:母亲再婚了!黑色的4月!该诅咒的4月!普卢的感受是天塌了下来,地陷了进去,世界不再存在。许多年来,普卢同母亲相依为命。年轻的母亲更像一个可爱的大姐姐。他们之间有无数的默契,有说不尽的话语;一个眼神,一句暗示,就能彼此沟通,意领神会。他们在卢森堡公园悠然散步。安娜─玛丽的女性魅力往往使得过往
有论者在评论隆礼重法思想时说,“荀子可以说是顾及到现实的利欲追求与利益分割而又不失道德理想,顾及到用法来管制公共社会的必然性与必要性而又坚持道德理想,力求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的思想家。”(冯达文、郭齐勇主编: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p。184)还有论者认为,“礼法互补、礼主刑辅”的政治模式理论的提出,“表明儒家学说具有与时俱进、自我调整的内在品质,具有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能
荀子还有一句经常被引用的话:"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以下只注篇名)有论者说,这是荀子提出的一句“至理名言”。(刘惠恕:中国政治哲学发展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p。138)其实这话并不是荀子提出的,而是他引用《传》中的话,比他早的古人已经说过的话。有论者根据这句话说:“荀子认定君等于舟,民等于水,故民可以载君(即选君之意)亦可以覆君(罢免之意
徐复观还引了荀子的两句话:“臣或弑其君,下或杀其上,……无它故焉,人主自取之也。”(《荀子·富国》,以下只注篇名)“夺然后义,杀然后仁,上下易位然后贞。”(《臣道》)他认为这表明荀子“因为天子或人君不是天下的主体,天子或人君的存在乃基于人民的同意,等于是一种契约行为,则对于违反契约者自可加以取消,故……正式承认‘叛乱权’,亦即承认人民的革命权。”(徐复观:荀子政治思想的解析,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编,上
前述论者还拿荀子的另一句话“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荀子·正论》,以下只注篇名),作为荀子具有民权思想、契约论思想的依据。但我们只有将这句话放到其所在那一段话中,才能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意思。荀子的这段话是为了驳斥“桀、纣有天下,汤、武篡而夺之”的说法。他说:“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势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然而不材不中,内则百姓疾之,外则诸侯叛之,近者境内不一,遥者诸侯不听,令不
语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这是说,读书人有三方面的事情好做。首先是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其次是取得事业成就,最后是以文章著述流传后世。立德当然是首要的。人首先要做个好人,然后才能谈立功、立言的事。如果读了一辈子书,连怎样才是一个好人都搞不清楚,善恶不辨,是非不分,这书就算是白念了。我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也不尽然。比如有些书就不是好书,如教人如何偷税漏税、教人如何靠打麻将发财等等,却堂而皇之
人们通常认为,读书人只有出仕即从政当官这一条出路。其实条条大道通罗马,读书人的出路应该是很多的。而哪条道路最适合于自己的发展,则应该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来予以选择和确定。例如三国时的管宁,他坚决不从政,一心选定了搞教育,结果取得了巨大成就,充分实现了自身价值。但也有人参不透这层道理,无论自己的气质、特点是否适宜,都一心从政入仕,用非其所长,最后终究是一场悲剧。例如孙权手下的张昭。张昭为中原名士,避难
三国时期有一个士人叫管宁。他因避战祸从中原到辽东三十多年。他不求功名,也不以诗文名世,只是招收门徒以教书为业,非学者不见。因他名气很大,曹丕曾征他为太中大夫,曹睿又征他为光禄勋,都被他坚辞不就。关于管宁淡泊于名利,历史上流传下来,很有一些故事。当时有一个叫华歆的与他齐名。时人称管宁为龙头,华歆为龙尾。一次两人挖地种菜,挖出了一块金子。管宁连看都不看一下,继续挖他的地。华歆把金子拾起来看了半天,才把